別讓責怪,成為我們傳給下一代的遺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天早晨,我看到一位母親牽著她的孩子從我身邊走過。小男孩似乎正滿懷熱情地談論著自己的想法或夢想,母親卻頭也不回地打斷他:「你只要把功課寫好就好了。」這個場景瞬間將我拉回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裡,母親未說出口的情緒

我的母親過去也總是如此,時常用一句話打消我的熱情:「你只要不要讓我操心就好了」、「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了」。那些年裡,她時常帶著疲憊與怨懟回到家中,不願意與我們有太多的交流,或是不斷重複著對工作的抱怨。我能做的只有安靜地聽著,默默承受著那些未經處理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不表達自己的情緒,將一切心事悶在心裡。

不斷扣分的人生,讓我失去了快樂

最近,在聆聽瓦基的 Podcast 時,我被提醒了這樣的情景,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來不斷地責怪自己的習慣,其實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逐漸累積的。

在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常常陷入自我批判的迴圈裡:「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就好了」、「為什麼今天起得這麼晚」、「為什麼計畫好的事情總是無法完成?」這些內心的責難成了每天的習慣,也成了不斷蠶食心情的元兇。這種狀態,讓我經常覺得精疲力盡,彷彿每天都要承受無形的重擔。

負面情緒的循環,如何悄悄傷害了我們

我想起曾經讀到一本書(具體是哪一本已經忘記了),書中提到了一個調查:911事件的倖存者們,觀察到他們儘管已經過了許多年,如果還在談論當年的事情,依然會陷入悲痛之中,反而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最終只會讓周圍的人感到不適,自己也並未走出來。我覺得自己的母親也正處於這樣的循環中,她無法跳脫出自己生活的困境,於是不自覺地將這份情緒傳遞給了我們。事實上,很多人都處於這樣的困境當中,只是不自覺地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

教育中的貧窮思維,如何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回到那位母親與孩子的場景,我不禁有些感慨: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裡所描寫的典型「窮爸爸」的案例——這種教育方式,只會培養出一個容易自我貶低、習慣責怪自己的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將逐漸喪失自信與勇氣,變得害怕嘗試新事物。

為什麼我們不能從零分開始加分?

瓦基的 Podcast 中提到的一段話,我很受觸動:「我們為什麼總要從100分開始,一點一點地扣自己的分數呢?為什麼總是去細數自己那些不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再次點醒了我,不論我想要養成任何習慣,不要去責怪自己沒有做好,而是鼓勵自己稱讚自己做的不錯。

從批評到鼓勵,只要比昨天好一點點

其實,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點就足夠了。我們值得鼓勵自己那些微小的進步,即便有所失敗,也應該用更正面的態度面對,比如:「雖然我昨晚睡得有點晚,但我的遊戲進度提前了!」、「這次事情雖然做得不好,但至少我現在明白如何調整了!」這樣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鬆愉快,也能更有效地激發自我成長。

溫柔看待別人,其實也是溫柔對待自己

當孩子向我們談論他的想法與夢想時,我們不該只是說「你只要不要讓我操心就好了」,而應該鼓勵他勇敢嘗試——誰知道呢,也許他的夢想就會因此成真。我們可以用稱讚的角度去看、去聽、去說,鼓勵別人多多嘗試,鼓勵自己變得更好。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怎麼看待別人,其實反映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用正念與善意,灌溉你我的生命

真正的改變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接納與理解,當我們學會用溫柔與鼓勵取代苛責與批判自己時,也能夠自然而然地將這份善意延伸到他人的互動之中。

或許從現在起,我們可以用接納的語氣來對待自己與他人,用鼓勵而非批判的內容滋養我們的心靈,以正念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每一個事件。

所謂的幸運,其實是一種選擇,一種看待世界的角度。當我們面對半杯水時,選擇看到半杯滿的部分,逐漸養成積極與感恩的心態。久而久之,當我們再次面對挑戰或困難時,便能更輕鬆地視之為成長與學習的機會,而非個人價值的否定與攻擊。

這樣的人生,會在無形中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瓦基的 Podcast:EP.463 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翻轉人生的早晨五點俱樂部 ft. 路隊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維鍛鍊場:Charlie的成長筆記
1會員
47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在這裡書寫,也在這裡前行。 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探索人生道理的修行者。 熱愛學習、思考與分享,關注技術、投資、個人成長,並透過書寫整理自己的思維。 這裡記錄我的所學、所思與所行。 透過書寫整理思維,與同樣追求成長的人交流,探索更深的理解與可能性。
2025/05/20
你的 input 是垃圾,你的 output 也會是垃圾;你的 input 是黃金,你的 output 也會是黃金。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慎重選擇你所吸收的內容,不只是謹慎,更是一種必需。 我意識到,正確且公正的資訊來源,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極其稀有。
Thumbnail
2025/05/20
你的 input 是垃圾,你的 output 也會是垃圾;你的 input 是黃金,你的 output 也會是黃金。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慎重選擇你所吸收的內容,不只是謹慎,更是一種必需。 我意識到,正確且公正的資訊來源,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極其稀有。
Thumbnail
2025/04/30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短短幾句,卻顛覆了我們對「功德」的想像。當你做了很多善事,卻被說「沒有功德」,你會怎麼想?這篇文章重新審視這段千古對話,帶你看見:連一位勤修善行、文武雙全的皇帝,都可能卡在「我執」裡。我們行善的當下,是心的自然流動,還是念頭的精心安排?
Thumbnail
2025/04/30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短短幾句,卻顛覆了我們對「功德」的想像。當你做了很多善事,卻被說「沒有功德」,你會怎麼想?這篇文章重新審視這段千古對話,帶你看見:連一位勤修善行、文武雙全的皇帝,都可能卡在「我執」裡。我們行善的當下,是心的自然流動,還是念頭的精心安排?
Thumbnail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一位從未打擾敝人在下我的優質生母捎來簡訊,簡單說明母女有點衝突接著詢問在校狀況。生母提到安親班轉述女兒會邊看韓團照片邊寫作業,因此跟生父認為是否是因為沉迷韓團造成。舉手之勞沒問題的,只要有空有心情並且半獸人要配合回答人類語言都沒關係,反正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包山包海包生兒子,服務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事實。
Thumbnail
一位從未打擾敝人在下我的優質生母捎來簡訊,簡單說明母女有點衝突接著詢問在校狀況。生母提到安親班轉述女兒會邊看韓團照片邊寫作業,因此跟生父認為是否是因為沉迷韓團造成。舉手之勞沒問題的,只要有空有心情並且半獸人要配合回答人類語言都沒關係,反正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包山包海包生兒子,服務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事實。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