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律師被 AI 取代、台灣要轉彎、連 NBA 解說都 AI 上陣了

WHEN LAWYERS ARE REPLACED BY AI
- 影音懶人版
今天要來聊聊
AI 不只除會寫文章、畫圖、當客服,現在連律師、工程師、球評的飯碗都快一起包下來了。
我邊喝咖啡邊滑這三則新聞,真的覺得:「好戲一場」——
南韓律師被 AI 幫忙寫合約,還省 95% 成本
黃仁勳站台說台灣要趕快搞「會動的 AI」
NBA 開始用 AI 自動講解比賽,還剪重播給你看
這些 AI,不但上得了法庭、跑得進工廠、還能解說球賽。人類看戲,AI 在演戲。
⚖️ 第一則:韓日律師也在用「超級律師」AI,10 萬韓元就能幹爆事務所助理

AI律師
AI 工具「超級律師」
南韓新創 Law & Company 推出的 AI 工具「超級律師」,能幫忙查判例、翻譯文件、寫訴狀,一個月只要 10 萬韓元(約台幣 2300 元),還不會加班費、也不會抱怨。
這工具甚至通過了南韓的律師考試,現在已經被多家律所實際使用。
在日本,LegalOn AI 更是幫助事務所審合約、挑錯條款、節省 8 成審閱時間。老鳥律師怕影響時薪,新人律師則擔心學不到基礎技能——但不管怕不怕,AI 已經在上班了。
🔍 知識點補充:
這類工具通常是法律領域專精型的 AI 模型(Legal LLM),內建大量法律條文、判決資料與合約語句規則,能快速比對關鍵錯誤、提供草稿建議。
👉 套一句比較生活化的說法:
這就像你請了個記憶力超強的法研生,每天幫你找判例、挑錯字、修合約,還不用你請吃飯。
🧠 第二則:黃仁勳點名「物理 AI」,台灣可能要拐個大彎了

物理AI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 COMPUTEX 登場時直接點名:「台灣應該投入物理 AI,因為你們本來就很會做硬體。」什麼是物理 AI?它不只處理資料,還能連動感測器、機器手臂、機器人視覺,落地在物流、農業、醫療等領域。這類 AI 強調跟現實環境互動,也需要邊緣運算與超低功耗晶片,正好是台灣擅長的地方。
專家也建議:應該推「AI 沙盒法規」、打造跨域人才、加快晶片研發,幫台灣從代工島進化為智慧島。
🔍 知識點補充:
「物理 AI」的技術核心包含:
- 邊緣運算(Edge AI):現場即時反應、不送雲端
- 機器學習 + 感測器控制
- 低功耗晶片、實時判斷邏輯整合
👉 套一句比較生活化的說法:
以前 AI 只會講話,現在 AI 連「看東西」、「動手」、「避開障礙物」都會做,等於有大腦+眼睛+手腳,一套處理。
🏀 第三則:NBA 用上 AI 講解比賽,球迷體驗直升級

AI 即時講解
NBA 官方 App 宣布,已導入由 OpenAI 支援的「AI 即時講解」與「自動剪輯比賽亮點」功能。這代表什麼?你不需要等 ESPN 了,AI 可以自己生成「這場誰是 MVP」、「三分鐘帶你看完重點」、「即時比數與關鍵時刻回顧」。
不只更即時、更沉浸,更重要的是,觀眾不再是被動看轉播,而是自己主導想看什麼。
🔍 知識點補充:
這類技術通常結合:
- 自然語言生成(NLG)描述賽況
- 計分系統 API 與影像分析
- 即時影片剪輯與配音生成
👉 套一句比較生活化的說法:
像你每次球賽看完都要等 YouTuber 剪片,現在換成 AI 幫你馬上生出「這場誰最屌」的五分鐘片段,還幫你解說完。
💬 我的觀察:AI 真正在搶的不是工作,而是你的時間安排主控權
今天我最有感的不是哪個工具多強,而是:
AI 正一個一個搶走你「花太多時間但又不太想花心思」的工作環節。
- 當律師,不想查資料?AI 幫你查
- 做硬體,只會算?AI 幫你動起來
- 看比賽不想等剪輯?AI 幫你剪好講完
與其說 AI 在取代我們,我覺得它更像在「接手你不願做的那些雜事」——
而你,應該把時間省下來,去做更值得你花時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