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2020年代動畫界有許多看法,把這些看法整理完後發出來
動畫
1.在上世紀日本動畫最初實際上是歐美動畫的拙劣模仿,例如手塚等知名作者就有承認他們的人物風格參考美國動畫 (ex.迪士尼)的風格。整體而言日本的動畫技術也呈現落後美國一代到半代的程度。例如日本在3D風格的技術上一直是被美國壓著打得。
2.這也導致了日本動畫產業的精緻性與低薪水問題,這都是因為美國動畫本身具有先發優勢,以致於日本必須朝向精緻化與低薪化來跟美國競爭,但直到2000年代,日動在全世界的收入還是不如美動的。3.由於美動最近幾年來因為政治正確的自爆,導致日動變得相對有名,這對於幾十年前的我看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日動處於長期惡性競爭的關西,因此儘管角色相對細緻很多,但是在人物劇情的塑造中都呈現出一種膚淺的複製感,並且許多動畫至少都是五十幾集起跳,用來水劇情的粗製級數非常多。相較於美動那種高經費製作少數集數的精簡性差上了許多。
4.當然隨著日動的產值繼續上升,在國際環境下也許會在金主們的爭相競爭後,也許待遇能提升到接近美國動畫師的待遇,上述問題也許能夠在去內捲化的狀態下改善,前提是美國動畫中存在的DIE疾病不要傳染到日本動畫圈中,就現在來看,我不太敢樂觀。
5.我其實認為未來在觀看規模上來說最大的動畫,不會是那些知名IP授權,或是網飛那種訂閱制中才能觀看的動畫。而是那些在youtuber上面的免費動畫,由於免費,所以就連小孩也能看,而且在免費的情況下,代表製作組的金流不太可能會像是那些大成本的動畫那樣,需要依賴受到DIE制約的金融機構,也降低了會受到DIE影響的可能。雖然這也是動畫長年來在製作成本與對觀眾群的平均收費之下降的結果。

事實證明Youtuber上面的免費節目擁有最恐怖的觀看量,但是其製作成本不需要太高...
遊戲
1.目前歐美或是說整個世界的遊戲圈目前的情況,與社會的許多部分一樣,是二十世紀的左派對上二十一世紀的左派。很多受到左派清洗的老遊戲製作人在二十年前都是政治上的左派,屬於支持移民與LGB政策的人,但是隨著遊戲圈與學術界一樣,往政治左派的深淵上前行後,他們開始被視為需要清除的右派,即便直到被趕出自己創立的公司與特許經營(IP),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右派。例如JK羅琳至今仍然對黑人石內卜的選角表示沉默,這是一個被政治正確迫害的左派作家的例子。

很難說這遊戲的世界觀不符合DIE
2.目前仍然有名的西方遊戲如絕地戰兵、柏德之門等,他們之所以沒有被DIE盯上的主要原因是DIE本身沒有在他們身上挑到能夠被針對的非DIE元素,絕地戰兵本身是對現實政治的諷刺劇,柏德之門則是可以玩得很DIE,這些都是他們能夠倖存的原因。而那些打著反DIE旗號的遊戲則很明顯地受到壓制,可以注意到的是很多有名的、帶有DIE不喜歡風格的遊戲都是亞洲公司開發的,這並不意外,因為在西方國家這些遊戲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壓,根本就紅不起來,一但出現從小眾往大眾的趨勢就很容易被DIE感染然後爛掉。
3.DIE政策目前正在各大公司的宣言中大規模的消失,儘管這代表了企業們承認了DIE受到他們的消費群的蔑視,因此做出的緊急切割,但是這個緊急切割是否只是表面式的否定,企業們是否仍然不會放棄在遊戲中做類似DIE那樣的自殘式意識形態置入,仍然是需要觀察的情況。特別是在像是SBI公司被爆出可能是由政府在背後撐腰,才得以成立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夠假設企業是為了賺錢才在表面上拒絕DIE,這有可能只是不想要消費群體(大眾)遠離主流遊戲公司與IP的速度太快的權宜之計。
4.目前市場上最賺錢的遊戲仍然是抽卡跟抽箱遊戲,儘管各國政府一直在試圖管制這類暴利遊戲,但是仍然無法阻止其繼續發展壯大。在可見的未來,這類遊戲仍然會是想要賺錢(而不是想要做遊戲)的人繼續參與該行業的原因。
網路文化
1.AI的存在將會擠壓到網路小說與繪師們的生存空間,在過去雖然不怎麼轉錢,但仍有一些人靠這些職業賺錢,在未來他們的空間會繼續縮小,雖然可能對於頂級的作家與繪師來說他們仍然能贏過AI,但是對於大多數作家來說,他們做這些事情最多也就是為了練筆,但是除非練到非常熟練的狀態,不然的話要靠這賺錢仍然是很困難的情況。
2.中文網站充斥著大量的有聲小說影片,在AI興起後這種有聲小說大量的複製式爆發出現,一個影片有好幾十個小時這樣。雖然日美也有這樣的故事影片,但是遠不及於中文圈那樣的大量複製+長時間影片量產。這種低成本低水準量產的有聲小說,通常也會配上一些廉價的AI圖片,而且故事也是千篇一律的穿越文。身邊有些人癱瘓式的在看這種廉價故事,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一種厭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