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因安全之需求而採取行動,心態是不自私階段,所受制約為生理訊息及能量,亦可說是受情緒制約。
二階者,乃因長期自行其是的行為與自以為是的觀念,為自己與別人惹來不少麻煩後,自覺自己行為與觀念會使自己陷入過多困擾與困境,方而採取安全行事不惹爭議的心理狀態。
二階,因有自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只顧自己,故是不自私階段。不自私,乍看之下是美德,但這裡的不自私是因為「有自覺到對別人造成麻煩或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不自私,所以是一種基於恐懼及愧疚情緒作為動力的「不敢自私」之表現。
另一種不自私階段的培養方式,是生活環境裡長年累月不斷耳提面命地提醒當事人惹麻煩的壞處,只顧自己的話有什麼糟糕下場,並不斷灌輸自私自利是種不可取的惡習,合群合作方是最高尚的美德;只要不斷灌輸這樣的觀念,製造當事人的恐懼與內疚,就可以量產這些壓抑自我,且能合群合作的第二階不自私階段的心理狀態者。
這些揠苗助長而成的二階者,如想要升上第三階,要突破的負面情緒與壓抑自我的心理壁壘,其厚度會比自然升長的一般二階者要堅固得多。
這類二階者,與之相處會有種冥頑不靈、保守固執的感覺,大多都會有害怕做自己的跡象。
雖然是社會上一股合群與保守的力量,但對自我的壓制性太高,這類二階者居多的社會或團體將難以推行進步的政策,思想難以現代化。
不過,對於獨裁國家而言,是最好的人民素養,是獨裁社會穩定的基石。
或者,對於某些宗教經營而言,這類二階者信徒也會是穩定權威及貢獻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意識能量等級中,能量等級75的悲傷與懊悔是此階的等級意識。
難過、失去、依賴,長時間無盡的懊悔與沮喪,習慣性失敗與對過去哀悼、傷痛、後悔,因外在因由而自我傷害,皆充分表現二階者受情緒所制約的特徵。
能量等級100的恐懼與焦慮,亦是屬於此階的情感意識。
從這個等級來看,這個世界似乎十分危險,充滿陷阱與威脅。
對敵人、年老或死亡的恐懼,怕被拒絕,以及對社會上各方面的恐懼,是這世上多數人生活的基本動機。
恐懼的產物在人們的心中依賴想像力無限孳生、包羅萬象。
一旦恐懼成為一個人的生活重心,世上一切的事物都可以變成他煩憂焦慮的源頭,並導致不少強迫性的行為產生。
例如擔憂失去一段感情而變得忌妒、擔憂失去多年積蓄而變得吝嗇、擔憂兒女棄養而變得專制或訴諸道德綁架等。
甚至會形成偏執與神經質防衛的心理狀態,例如天天擔憂是否有人要陷害自己的被害妄想。
恐懼焦慮者容易尋求可依賴的對象,因而會尋找那些看似已克服恐懼的領袖來帶領他們走出恐懼的奴役。
對於不少身心靈課程來說,二階者是相當大的一個客群所在。
有些身心靈課程會訓練二階者對其產生依賴,以對團體與領袖的向心力來克服恐懼,使擔憂與焦慮因被團體分擔而得到緩解。
部分身心靈團體會員的吸收就是這麼運作的。
因有如此心理特性,古典制約理論調校過的身心靈課程,對於二階者也是效果良好。
例如可為二階者加上新的制約,讓其退回初階的心態,陷回自以為是、自行其是的無自覺狀態,以制約壓制的方式來消解恐懼與焦慮。
處於悲傷與懊悔者也容易被此類身心靈課程吸引,因為可與團體共享憂傷得到陪伴與體諒。
時間長短不一,有些操作技術良好者確實會使學員漸漸恢復,走出悲傷與懊悔的深井。
有時,則算是因生活領域的擴大與生活環境的改變,進而稀釋悲傷與懊悔的舒緩壓力策略。
但古典制約理論的某些身心靈療法,會引導悲傷與懊悔者不斷持續接連並加重他所感受的情感,使他適應悲傷與懊悔的強度,而逐漸不受影響。
實則是因退回初階的冷漠,故表面不受影響。
或是悲傷與懊悔被強化成因恐懼與焦慮而轉移焦點的壓抑,致使個案表面似乎變得不受原本悲傷與懊悔的情緒影響。
如果想一直保留在第二階或初階,以上兩類身心靈課程會是絕佳的選擇。
但若想繼續成長上去,選擇身心靈學習內容時,就要留意課程內容是讓你學會依賴心態,還是學會獨立思維。
處於第二階想升第三階的話,「自我覺察」的能力依然很重要,另外要補充的能力是「自我認知釐清」與「自我感受確認」。
二階者的安全需求,除威脅到基本生理安全外,絕大多數的安全需求都來自心理認知的危險。
但這些心理認知的危險,很多都並非實際有當下立即性的危機,而是自己受限於自己心理認知侷限的自以為是危機的危機。
意即,令二階產生安全需求的危險,很多都是心理認知上的危險,而非實際上真正的危險。
所以,二階的身心靈學習內容,「自我認知釐清」就很重要了。
主要是釐清實際情況與心理認知情況上的偏誤,以及去釐清導致自己為何這麼想,為何這麼去認為自己處於危險當中的原因是什麼。
在五行情治養生中,土為思,水為懼;土剋水,即多思多慮可化恐懼的情緒。
有些訓練思維觀點,提升歸納整理能力,以及強化格局認知、增廣見聞提高視野俯瞰力的課程,就很適合用來解決二階受制於恐懼情緒的成長問題。
或者,為自己安排一場紓壓的深度旅遊,也可以是種有助身心靈成長的課程。
二階者,易受制於情緒的制約,主要是恐懼與焦慮。
悲傷與懊悔則介於初階與二階之間,既有陷人於自我情感難以自拔的效果,也是一種情緒制約心理與人格成長的情感力量。
悲屬金,喜屬火;火剋金,喜悅可緩解憂傷的情緒。
而人如要喜悅,則需要去關注自己的感受,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享受可以讓自己高興的感覺,如此方能破解悲傷與懊悔帶來的壓抑感。
這些,都是二階不自私階段者不敢給自己去做的事。
故而,培養「自我感受確認」的能力,是二階者提升的關鍵。
三階者,乃受不了二階時長期不敢自私的壓抑,長期忽略自己的感受,長期忽視自己的真正情緒,方才驚醒原來自己對自己的照顧失能,才能因為重視自己的感受與意志而升級。
如果想要順其自然的升級,就繼續忍讓退縮壓抑與放棄,倘若沒有變成初階冷漠與絕望的行屍走肉,終有一天物極必反,還是可以突破。
但若想省點功夫,選擇身心靈內容學習時,可挑選有助於「做自己」之能力增長的內容。
而「做自己」的第一課,就是「自我感受確認」。
對於長期壓抑、忽視、忽略自己真實感受的二階,確認自我真正的感受,是最有效可累積升級經驗值的能力。
「自我認知釐清」與「自我感受確認」,其實算是「自我覺察」的能力分支,而「自我認知釐清」的能力可輔助「自我感受確認」,提升確認自我感受時的細膩度與解析度,使其進行「自我感受確認」時,能確實釐清自己感受的細節與易忽略之處,降低忽略與忽視感受的迴避率,提高面對自我感受的意願。
只要願意去照顧,去面對自己的感受,並能做到願意為自己喜悅去付出,就能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