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經由整理筆記與參考<閱讀前哨站>的文章,並非全部原創,但也絕非抄襲,是加以理解、整理後變成自我讀書筆記,在此聲明。
作者指出:「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平等的。有些錯誤能讓你成長、創新、進化;而有些錯誤,只會讓你重複跌倒、受挫、甚至拖垮整個團隊。」如何正確看待失敗,是我們追求成長與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正確犯錯》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失敗的三種類型」,並強調區分這些失敗的重要性。透過理解基本型失敗、複雜型失敗與智慧型失敗的特點,我們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錯誤,更能轉化失敗為學習與創新的契機。
重新看待失敗的第一步:區分失敗類型
失敗的三種類型:
- 可預防的錯誤
- 特點:由於粗心、忽視程序或疏忽造成,通常發生在重複性任務中,應該盡量避免。
- 例子:該準時交貨的貨物,因未注意時間而疏忽。
- 應對策略:建立 SOP 流程,使用檢查清單,避免再犯。 書中提到:「基本型失敗通常發生在已知、可預測的情境中,因疏失或違規導致。」
- 複雜型錯誤
- 特點:多種因素交互作用引發,難以完全避免,從中吸取經驗,改善系統問題。
- 例子:一場空難可能因機長疏忽、塔台傳遞錯誤訊息、儀器失靈等綜合因素導致。
- 應對策略:診斷並修補系統漏洞,而非單純責怪個人。 書中強調:「這類失敗常源於系統中的交互錯誤,需分析多層次問題。」
- 智慧型錯誤
- 特點:經過設計的實驗性失敗,用於測試假設(明確假設、目標、風險可控)、探索未知,重點在於學習新知。
- 例子:軟體推出新功能時,已經經過市場調查需求、內部人員使用、資料數據分析等,但無法預測市場接受度、使用者體感等。
- 應對策略:容許並設計智慧型失敗,作為創新和學習的核心手段。
重點整理:
- 基本型錯誤:需要做好但沒做到。
- 複雜型錯誤:系統中許多變數出錯導致的失敗。
- 智慧型錯誤:可主動設計的學習機會。
開始區分錯誤類型,幫助我們除去基本型錯誤,減少複雜型錯誤,敢於犯智慧型錯誤,追求犯正確的錯。
從失敗中學習的三種關鍵能力
- 自我覺察
- 內容:辨識自己的盲點,不受情緒和自尊影響,主動探索錯誤根源。
- 實踐:理解自己並勇於承認錯誤,接納自己,才能成為進步的開始。
- 狀態意識
- 內容:根據環境、資訊與風險判斷錯誤類型,採取適當策略。
- 實踐:避免過度指責,冷靜判斷當前局勢與問題,確認能採取的行動。
- 系統思維
- 內容:從整體觀點出發,理解錯誤背後的系統規律。
- 實踐:診斷系統失靈,從錯誤中提取深層洞見。 書中強調:「系統思維讓學習具有累積性,轉向系統改善而非個人責任。」
對於失敗的正確使用方法,不是讓自己裹足不前或綁架現在的自己而是好好利用它,利用有系統的思維方式讓你減少更多未來會犯下的錯,更有意識地面對失敗,設計失敗。
(P.S.後面有蠻多篇幅在講領導人如何讓團隊正確犯錯,但我個人共鳴較小,先就上述內容進行分享)
參考資料:
https://readingoutpost.com/right-kind-of-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