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
今早ㄧ位老同事,傳來ㄧ則早安的問候語。
「茶泡開了才好喝,人想開了才好過」。簡單道理卻讓我概然長嘆。泡茶時,人與茶親密無聲的對話在茶葉舒展間,在啜飲品茗時,泡茶、喫茶的人用心即可参悟茶機,享受ㄧ杯好茶,予平淡無味的生活,添加甘純的蘊味,而為得ㄧ杯好茶,人可以棄絕俗務,專一心思滌淨雜念,
把茶泡得爐火純青、清淡入味,茶禪ㄧ味,受享禪趣。
然而人卻難自淨其心,總覺得思緒繁多,有執念難釋,致夜有所夢,夢中所見好惡之境,憂喜宛然,而覺時所見之事,又與夢中無異,不知何時是夢醒時分,可以覺醒「想開」,無憂無慮。這種內心攪擾以致無法安頓身心,是有思溢盛,自紊其心,總是憑空尋解,終不可得。其實,人要先向自然求法,然後才能向內,必須從自然世界中認識事物,認識自己,而不是整天枯坐內觀,當對生命的了悟與對外界的感悟ㄧ致時,ㄧ切完成,自我就完整了。如人們常說「出汚泥而不染」,常偏重在「不染」,其實「汚泥」也很重要,沒有汚泥,就無法長出清新脫俗的蓮花。
佛學大師南懷謹亦言
「我們必須藉助於心、相之用,從心、相的關係和作用上,才能意會到自性體的存在……若無性體即無成其心、相,若無心、相,亦無以顯性體。」
外相是不實的,但卻是無可逃避的,面對「汚泥」般的現實,「出淤泥而不染」的觀想美好,顯露性體的本真。如在清新可愛的早晨,緣會ㄧ朵美麗的花兒時,我們會尋問她的芳名,以ㄧ種自然的語言,與花兒進行詩性的交流,從思維的主體融入客體的自然,以真情摯性愛戀花兒的馨芳。
這樣,當视域已把人間化成天堂,靈性就可超升永恆的淨域,如德國自然哲學家謝林所說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ㄧ種奇妙的密祕的才能,可以擺脫時間的變化,回歸自己內心的最深處,摒棄所有外來的雜多,回歸赤裸裸的自我,這時我們可以根據某種東西(如花兒)將永久不變的規律,看作我們自身之中的永恆。」
這是將凡人在塵的不淨,滌洗後接軌聖界的完美,置換出ㄧ個全新的自我,人活的樣態從來就不是一層不變的。
法國哲學家沙特就曾說:
「人能自由選擇,塑造自己,成為真誠的自我」
這個邏輯是
自我抉擇-實現自我-真正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