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全相信AI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我對於問AI這件事情感到困惑。


起因是我問的越多,越詳細,他給出的答案也就越像繞圈圈。

彷彿就是為了跟你聊天聊出一個圓滿圓融一樣。

(對嘛...聊天機器人沒錯...我在期待什麼呢?)


比方說

我想問XX程式怎麼寫,他如果給對的一段程式碼,那麼複製貼上也就OK。

可是多半還要有點修修改改,像是不支援新版的用法,或是他自己兜的以為有這種用法。

於是你回饋不能用了以後,他又說你觀察的沒錯,再給你一段。

通常給個兩三段假設都不能用,他又回到第一段在鬼打牆。


又或是問職涯規劃,你跟他說得越詳細,問得越多。

他就幫你寫企劃案,以及各種實行計畫與方法。

如果看過那些致富察覺或成功學一類的書,你會發現方法和它建議的心態、作法上都差不多。

算是驗證正確嗎??

可是只要你多弄幾個迂迴的假設情況,他就會說你是對的他沒想到過,所以又把之前提供的建議全部推翻。

再給你一套重新評估的計畫和時程。

然後這套方式手段在核心意義上跟第一次講的核心理念又差不多,方法小改而已。


昨天我質疑了一件事情,於是向不同的語言模型交叉詢問。

AI說的都是對的嗎?


我在CHATGPT問的東西,在PLEXITY和GEMINI重新問了一次,結果差不多類似。

最後我都補問了一句,我怎麼驗證你們說的是對的?

兩個語言模型得到的答案都類似 : 你要有獨立驗證的邏輯思考。

(我不用問Chatgpt就知道,它也一定會這樣說...)


我其實對於人工智慧AI害怕的是,如果我們把相當重要的決策交給AI並且去執行,結果發現出錯了。

一般人其實沒有驗證手段。主要是你懂得比它少,然後你又不查證的情況下就完全相信它,那可能會讓你處在危險的處境。

因為它雖然懂得比你多,可是它只是了解成功經驗,卻沒有實作,甚至個體失敗經驗它應該不會反向學習。

而這件事情會發生在它越來越厲害,越來越能圓謊,然後等到你做到差不多浪費了大把時間金錢以後才發現決策錯誤。然後你回饋給它以後再聽他說一句你是對的,然後再給你一段重新計畫十年決策,你不是會發瘋嗎?

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個月,AI就會發展到出乎我們意料的程度,我想這是一定的。

但我們應該現在就要學會怎麼思辨,那些問題你可以靠AI解決,那些你一定要自己反覆驗證思辨才行。


不要只有AI當你自己所有人生大小事的決策顧問,問問你信任的人類朋友是一個好主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程式也寫字的卡密優
15會員
259內容數
嗨,我是卡密優,一個寫程式也喜歡寫字的工程師。 我目前仍在職場中,但正在思考:有沒有可能用寫作與創作,打造更自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這裡是我的紀錄日記,也是一場關於技術、寫作、生活設計的實驗。歡迎你加入,一起慢慢長出屬於我們的自由樣貌。
2025/05/30
早上八點鬧鐘響起,雖然是補假日,還是起來了。 睡得很好,感覺有事情要做就會起來,日子過得跟以前方式不一樣。 其實自從開始早上寫文章,整理家務/看書。然後午間運動持續的做。 這兩點時間一到就去做,我的作息與身心感覺就好像有了一個正向習慣在循環。 早上寫作思緒清晰,常常昨晚睡覺前難解的問
Thumbnail
2025/05/30
早上八點鬧鐘響起,雖然是補假日,還是起來了。 睡得很好,感覺有事情要做就會起來,日子過得跟以前方式不一樣。 其實自從開始早上寫文章,整理家務/看書。然後午間運動持續的做。 這兩點時間一到就去做,我的作息與身心感覺就好像有了一個正向習慣在循環。 早上寫作思緒清晰,常常昨晚睡覺前難解的問
Thumbnail
2025/05/28
最近學到一個新的名詞Vibe Coding。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新的AI 寫程式的方式。 新聞上偶而也會穿插出這個名詞,有個小女孩用Vibe Coding做出什麼東西,然後為之世人驚豔。 昨天想說我也要來用用看,看有多好用。 便上網GOOGLE查詢一下,才知道這是現下流行的Coding方式
Thumbnail
2025/05/28
最近學到一個新的名詞Vibe Coding。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新的AI 寫程式的方式。 新聞上偶而也會穿插出這個名詞,有個小女孩用Vibe Coding做出什麼東西,然後為之世人驚豔。 昨天想說我也要來用用看,看有多好用。 便上網GOOGLE查詢一下,才知道這是現下流行的Coding方式
Thumbnail
2025/05/27
原來週五是端午節補假,大家記得可以好好休假。 這幾天稍微小小加班,為了要弄產線的一個案子以節省測試時間。 程式完成以後要做下一個案子的時候,長官又指示乾脆把根本問題做完。 他的想法是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抓出病因一次解決。 所以原本只是做個簡單的找檔案外加計算後判斷PASS/NG的程
Thumbnail
2025/05/27
原來週五是端午節補假,大家記得可以好好休假。 這幾天稍微小小加班,為了要弄產線的一個案子以節省測試時間。 程式完成以後要做下一個案子的時候,長官又指示乾脆把根本問題做完。 他的想法是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抓出病因一次解決。 所以原本只是做個簡單的找檔案外加計算後判斷PASS/NG的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我與無數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相遇,分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個世界充滿了獨特而多樣的故事,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一段新的冒險。
Thumbnail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我與無數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相遇,分享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個世界充滿了獨特而多樣的故事,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一段新的冒險。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