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努力,反而離目標越遠?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明明每天都很拼、學了很多、做得很多,甚至比別人還努力, 但最後卻一無所獲,甚至還搞砸了原本應該成功的事。
有時候,你會以為是自己不夠堅持、效率不夠高、或是運氣不好。
但事實上,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你整個努力方向,就從一開始就錯了。
而這個錯誤,不是你懶惰,也不是你笨,而是你掉進了大腦最隱蔽的一種錯覺: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
你看不見的敵人,就是你「以為你早就看懂了」
認知偏誤不是什麼大學心理學教科書的專有名詞而已,
它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上演的心理陷阱:
- 你以為更努力代表更靠近成功,事實上你可能是在深挖錯誤方向的坑;
- 你以為自己做了判斷,其實只是重複確認自己早就想相信的東西;
- 你以為你做的是理性選擇,但其實只是情緒、直覺、社會框架的下意識反應。
這些認知偏誤,不會讓你一夜崩盤,卻會在不知不覺中,拖慢你的進展、扭曲你的焦點、破壞你的判斷力。
本篇文章,你將學會:
- 認識最常讓人誤判的三種思考偏誤模式;
- 知道為什麼你「努力的感覺」會成為一種陷阱;
- 學會如何打斷大腦的自我欺騙系統,開始做真正有效的選擇;
- 並透過真實案例,看見「思考反轉」如何讓人翻轉職場與人生。
這不是一篇教你變聰明的文章,而是要教你如何駭入自己的思考模式,避免被聰明的自己害慘。
第一章:你被哪一種「認知偏誤」綁架了?常見的三種錯覺陷阱
你以為自己在努力,事實上只是在錯誤的框架中不斷加碼輸出。
這就是認知偏誤最可怕的地方,它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而是讓你在錯誤邏輯下拼命做。
我們的思考,常常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大腦慣性建立的錯誤模型。
以下三種,是最常出現在「努力者」身上的認知偏誤陷阱:
1. 成本沉沒偏誤:我都做這麼多了,怎麼可以放棄?
這是我們在工作、戀愛、投資、學習上最常見也最危險的思考陷阱。
你明明知道這份專案不會成功,卻仍投入更多時間;
你早就感覺這段感情沒未來,卻還是死撐著不離開; 你投資一檔股票明顯表現不好,卻因為已經虧太多捨不得停損。
這不是理性選擇,而是成本沉沒偏誤(Sunk Cost Fallacy)在作祟
你錯把「過去的投入」當成「繼續投入的理由」,卻忘了: 過去的代價,已經回不來了,現在該問的是:再繼續值得嗎?
2. 努力等於值得偏誤:我很努力,所以我應該要得到結果
這種偏誤往往藏在自我激勵系統裡。
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只要我夠努力,我就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