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自律會損害生理健康!?《思考101》透視認知偏誤!

2024/01/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現代人好幸福,不用考上耶魯大學,也能修習學校裡頭熱門的思辨課!


思考101》這本書,光是看到書腰上頭寫的,有二十位全球各界名人強力推薦,就覺得非讀不可!作者安宇敬,是一位韓裔耶魯大學教授,專長是「認知偏誤」研究。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康納曼, 將人類大腦中,做出直覺慣性反應的部分,稱為第一系統。第一系統做決定,既快速又有效率,但缺點是大腦會有「認知偏誤」,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而這本書,就是將對人們容易犯的偏誤,進行深度研究,進而將它分為八種類別。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每一種偏誤。以下挑選五個特別有感的偏誤,與大家分享。


一、「順」的誘惑:事情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容易


人們常常因為「看起來很流暢」,而誤以為事情很簡單。譬如看YouTube影片的烹飪教學,以為煮一道菜很簡單。或是看到當紅舞者,在短短幾秒鐘內,跳著動作不多、速度不快的舞步,以為做起來很簡單。


但當自己實際去烹煮,或者是學習舞蹈時,才發現,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比想像的還要多出很多!


那該怎麼辦呢?作者說,解法就是~可以體驗的,就實際去體驗看看;若是無法體驗的,就規劃比原本預估所需多出50%的時間或經費。而這50%,是用來處理預料外的事件。


二、確認偏誤:為什麼一心想做對時偏會出錯


確認偏誤是作者所覺察認知偏誤中,最糟糕的一種。因為它容易引發惡性循環,更有甚者,可能在社會層次中運轉,進而傷害社會。


譬如:社會相信男性比女生擅長科學。又因為科學家大多是男性,且大多有不錯的成績,導致女性很少有機會能證明,她們也能夠成為好的科學家。社會以這個假設運作,使得男性獲得更高的讚美、薪水及錄用的機會。於是,更鞏固了「男性比女性更擅長科學」的觀念。


既然確認偏誤不好,為什麼它會存在呢?原因就是,它能夠允許我們,做個「認知吝嗇鬼」,保留我們的腦力。畢竟,如果現實已經夠令人滿意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再繼續花時間搜尋了。而且「滿意即止」的人,會比較開心,也更能適應環境。


三、因果歸因:為什麼不該那麼有把握地歸功或指責


有些史學家主張,威爾遜總統的感冒,導致了德國希特勒的大屠殺事件。這樣的因果歸因是不合理的。


因為1.威爾遜患病與600萬人被殺害,在程度上相差太遠。2.威爾遜感冒,並非《凡爾賽合約》的充分或必要條件。3.威爾遜感冒與希特勒崛起,相據的時間太遠。4.威爾遜感冒不是容易避免的事。


結論就是,人們常因為「捷思」的特性,隨意做出錯誤的歸因。所以在歸因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細。如此才能在下一次,遇到相同問題時,以更有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四、例子的危險:仰賴軼事會遺漏什麼


書中舉了個例子,作者讓她的兒子嘗試了兩種運動(滑雪和足球),兒子都沒興趣。於是作者將這樣的數據,歸納成兒子不喜歡運動。但世界上運動項目高達一百多種,怎麼可以,單憑不喜歡其中兩個項目,就推論兒子不喜歡運動呢?


相同的,我們也不應該因為911事件,而對所有信仰穆斯林的人,都持有偏見,認為穆斯林都是恐怖份子!具體的例子比較抽象的敘述有力許多,但仰賴軼事,可能會導致錯誤且粗暴的偏見。


五、延遲滿足的麻煩:現在的我如何誤解未來的我


在別急著吃棉花糖的實驗裡,敘述了能夠延遲享樂的人,之後會有較高的成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作者說:「過度自律,不只會妨礙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快樂,還會損害我們的生理健康,社經條件處於劣勢者更是如此。」


研究發現,低社經地位,而有較高自制力的孩子,就算違法行為與物質濫用情況較少,卻顯現出較高的心臟代謝風險。因為他們善於自我約束,壓力荷爾蒙會不斷分泌,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凡事過於不及都不好,「如果你覺得你正為了報酬傷害自己,而你嚮往達成最終目標,卻無法享受過程,或許就該重新思考了,不只重新思考你的優先順序,也要重新思考你看待它們的方式。」


在讀《思考101》之前,我對很多事情,都抱持著堅定的信念。以為某些事情,一定是這樣或那樣。但讀過這本書後才了解,堅持錯的信念,可能會傷害造成自己,甚或別人。未來,看待事情,應該要更具彈性,抱持著,自己有可能是錯的態度,更中立的去思考。


話說,一堂思辨課程,真的能夠改變人生嗎?仔細想想,若能透過學習八大認知偏誤,糾正原本帶有偏見的思考,做出更正確的選擇。人生的軌跡,不就改變了嗎?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本文第一次刊載於 讀墨 閱讀最前線


《思考101》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easymall.co/32OkR


#塔妮雅閱讀 #2024年第5本


128會員
116內容數
育有四女的全職媽媽 老二為重度腦麻的孩子 無法遊歷四方 那就在書海裡傲遊吧! ​ 2023年閱讀並分享60本讀書心得 2024年將持續閱讀 分享更多成人及親子共讀的好書 ​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