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podcast友台[加班當爸媽]主持人櫻桃&可可圈起的發光圈夥伴們聚會,有夥伴說想要大家分享各種類型的書籍,讓她可以跳脫一下工作模式,身為書本中毒的書蟲,怎麼會錯過這個機會把我這一年喜歡的書,好好推銷一下!.既然都寫了,就一起公開分享。也誠摯的歡迎你在留言處分享你自己的推薦書單給我唷!
1. 《渴求的心靈:從香菸、手機到愛情,如何打破難以自拔的壞習慣?》作者: 賈德森‧布魯爾由完成醫學院訓練、選擇精神科執業的醫生撰寫,滿滿的腦科學知識,卻一點也不艱澀難唸,作者搭配自己面對生活中的重大衝擊,如何在正念(mindfulness)中找到自己心靈平衡的浮木,以及紀錄與成癮病患的療程中的發現,用正念的找到自我悅納、行為改善的可能。2.《青春女兒,更年媽媽,誰先成熟》,作者: 南炫州曾經也和女兒黏踢踢,以為母女關係就是甜蜜的代名詞,怎麼忽然有一天,說變就變!?驚嚇、憤怒、痛苦,作者一邊崩潰抱怨的同時,依舊積極地找尋與青春期女兒和平相處之道,好笑又實用的親子書。
3.《憤世媽媽》,作者:林蔚昀當媽媽的一定要看!笑中帶淚的憤世媽媽,一兩個晚上就可以看完的媽媽日常內心話大紀錄。
4.《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作者: 房慧真房慧真一邊回顧自己國中時期的原生家庭互動點滴,一邊以台灣歷史的脈絡進行爬梳,或許有許多台北6, 7年級生的共同城市、升學主義回憶,再加上也許你也有、我也有的那些青澀年紀,自我懷疑,反叛、自我追尋中的各種重影的故事。
5.《回家》,作家:顧玉玲移工?外勞?哪一個是屬於他們的名字?在每一個國際勞動者的故事裡,他們故鄉的故事如何帶著他們帶著行李背離家園?又是如何的人生道路,帶著他們用各種不同的行李箱回到自己的家?
6.《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科學大數據當你的教養神隊友》, 作者: 梅琳達.溫納.莫爾去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教養書,書中總結好幾本我過往看過的教養書集大成,用科學的方式給予教養實用建議,不論是男寶媽還是女寶媽,真的都必須要好好閱讀的一本書!.
7.《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腦科學教你培養心智強韌的孩子,用安全依附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成功之路,作者: 丹尼爾‧席格, 蒂娜‧佩恩‧布萊森如果你和我一樣,把「安全依附關係設定為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最高指導原則」,那這一本是你必須閱讀、實踐的重要教養書!書中不僅仔細討論最重要的教養方式是陪伴,和大腦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擁有安全依附關係,如果你在閱讀之間有任何的問題,我必須驕傲的說:身為專修安全依附關係,和安全圈教養的嬰幼兒睡眠顧問,歡迎你來參加我們每月聚會兩次的甜甜圈,一起找出最適合你的答案!
8.《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女人停止操心一切, 男人開始承擔》,作者: 潔瑪.哈特莉妳是不是家裡最主要、或是唯一在運籌帷幄的那個角色?是不是總是聽到說女性要做家庭的CEO?但是有誰對你這名家庭CEO付出在職場上給予CEO的重視、尊重和配合?為何當初千挑百選走入婚姻的夥伴,當初看中他的理由絕對不是因為他把他人生裡的風雨都交給你,但怎麼愈走愈不像夥伴?反而更像是帶給你各種磨練挑戰的火絆?如果上述有些是你的納悶,甚至是內心的不滿,這本書會告訴你,社會文化中對女性的期待是如何『從小形塑養成的』,也在這本書裡,分享幾則勵志有效把二元男女親密關係中失衡狀態,重新調整成為比較平衡的可能。
9.《黑霧微光》,作者:馮國瑄我不是喜歡閱讀散文的人,但這本書是我非常難得很喜歡的散文作品。散文的特性是必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驗書寫,馮國瑄在行文中寫著他的童年、少年過往,與他如何成為現在的他的交織史,文中與家人的情感,有破裂有修復,有說不出口的秘密和或許早就被理解但自己不知道的接納,感動推薦。
10.《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作者: 張旖容, 林傳凱十萬個為什麼的大兒子在瘋奧運期間,從「為什麼我們不是升國旗?」開始討論,阿母對整個台灣歷史、台灣/冷戰時期世界史的惡補真的是有夠累,但也因此念了好多以前沒有學清楚的台灣歷史,因為自己愈加理解,愈可以在兒子們的問題中,給予他們年紀合宜的正確解答,也讓孩子知道我很願意和他聊各種事,符合我對自己設定的親子關係期待。這本書雖然提及白色恐怖,一看書名就感到沈重,不過這本書是一個家族記憶的爬梳,一個不認識自己阿公的孫女,如何意外發現阿公不曾傳回家人手中的遺書,如何在自己都已經定居英國了,依舊回到台灣旅行中尋找自己阿公在其他人口中,逐一描繪出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