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叫「不務正業」?
我是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生。不是輟學,也不是誤打誤撞。我完整走過正規升學制度,最後卻沒有走上師培、研究所、出版社或文化單位的道路。
我選擇了一份在很多人眼裡看來「不成才」的工作:旅宿櫃檯接待人員。
不少旅客在聊天中得知我的學歷,總會愣住一下,接著用惋惜的語氣說:「你這樣好可惜喔。」我的母親也不例外。
但我想說的是:我很好,身體健康、心理穩定,生活規律,只是薪水少了一點,社會地位低了一點而已。

文學系畢業生也能站得穩,站得自信。
二、我不是沒用,我是太會斜槓
櫃台是我的主職,副業清單則長到讓很多人驚訝:
・YouTube頻道《國民初戀》創作者:自編自導自剪,累積觀看次數近80萬。
・社區活動中心志工:陪長者玩桌遊《拉密》,擔任繪畫與手機課的助教。
・語言學習者:精通英文,略懂法文,現在正在自學日文中。
・插畫家:經營 Instagram 帳號 @jane_drew_things。
・文字工作者:自費出版《日記2012》~《日記2024》,寫給自己的也寫給虛無。
這些不是逃避現實,也不是「玩玩而已」,而是我有意識地,在現實裡尋找自己可以生存且熱愛的方式。

副業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熱情的出海口。

三、我選擇了不被期待的那條路
大學最後一學期,我沒參加就博會,而是選擇到中國武漢大學交換。我知道我還沒辦法畢業,乾脆誠實面對「差一步」的自己,把危機轉為旅程。
出發前一年,我在餐廳半工半讀,攢了近十萬元台幣旅費。當別人為升學或求職奮戰時,我在地圖上規劃長江以北的行程。
那時的我住在宿舍,看著連續劇吃泡麵。很虛無,卻也很誠實。我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們慢慢來,走自己的路。」

中國長征一學期
四、成功的樣子,不該只有一種
我讀過《異鄉人》的莫梭、看過卡謬筆下的荒謬;讀過尼采筆下的精神三階段——駱駝、獅子、嬰孩,也曾自問過那句經典的靈魂提問:「你要活成誰期待的樣子?」
答案是:我不想再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我欣賞台灣旅行作家梁書瑋的一句話:「或許沒有理想的人,最終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我也深信,比起社會定義的正業,我更想經營我理想裡的生活樣子。

人生不必急著交差,我選擇去看看風景。
五、成為不務正業的標的,需要練習
說穿了,不務正業的生活其實一點也不輕鬆:
1. 要承受來自他人眼神裡的「可惜」與「浪費」。
2. 要面對不穩定收入、未知未來的焦慮。
3. 更重要的,是要練習相信自己的選擇有價值。
我用影片創作與這個世界說話,用陪伴長者與社區對話,用插畫與日記療癒自己。
我知道這樣的我,不會成為社會眼中的「好標的」。但我正在努力練習——練習活成自己眼中最值得投注的那個人。
後記:如果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不想領獎,那我為什麼要照劇本走?
某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拒絕出席頒獎典禮。他不是驕傲,也不是耍個性,而是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文學的價值,不需要被制度加冕。」
我也是。
我用日記、用影片、用繪畫、用桌遊,繼續實踐一個「不務正業卻踏實生活」的文學系畢業生的日常。
如果你也是那個走偏了的、不被祝福的、不被看好的人——那麼我們握個手吧。
因為我們也許早就成了下一個,還沒被發現的好標的。
#不務正業 #方格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