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狀況?
一場會議記錄聽得頭昏腦脹,結束後卻被追問:
- 決策結果是什麼?
- 有哪些事情要進行?
- 接下來由誰來負責哪件事?
- 什麼時候完成?
我以前也是這樣,
直到我開始改變會議記錄的方式,這些混亂立刻轉成清楚內容及行動邏輯。
‣我如何在 OneNote 做會議記錄的 5 個步驟
① 預先架構:建立會議模版
我在每次新會議前,先建一頁會議框架,包括:
- 會議標題/日期/出席者/主要討論議題
- 分區塊記錄各議程的討論/決策/負責人/期限/備註
- 最後區塊為統整結論/其他
這樣一來,會議中不用再做格式思考,專心把討論內容記錄到格式中即可,
也可以依照會議類型去調整記錄的格式,
例如客製需求開發討論,我會增加新增程式/修改程式等等。
② 當下記錄:只管記錄重點、結論與行動,不需逐字稿
我只記:
- 實際參與者(相關人員是否都到齊?)
相關人員都有參與,更能收集各方意見,讓會議的決策不容易被推翻 - 討論的核心重點(開這場會議的主要目的?)
- 過程討論議題及結果(誰提出?問題是什麼?討論結果是什麼?)
- 統整所有行動項(要做什麼?何時完成?由誰負責?)
這樣回顧時有實際價值,可以追蹤,不只是流程資訊。 - 關鍵結論、關鍵人物(決策是什麼?追蹤專案進度的主要人物由誰負責擔任?)
整個專案的進行建議由高階主管來擔任整個進度掌控人
過程中,不懂一定要問清楚,先瞭解目的,再探討解決的可能方案。
③ 狀態標記策略:快速辨識與搜尋
我會在每個行動項旁加入狀態符號或文字註記:
- ✅或[已完成] :表示此項已經處理完成
- 🔲或[未完成] :表示此項尚未處理完成
- 📌或[待追蹤] :表示此項需要追蹤進度
- ❓或[待確認] :表示此項需要找人確認、確認程式邏輯...
搭配符合命名規則的標題,讓你只要用搜尋就能整理出行動項/問題...等。
我會建議越簡單越好,若定義越複雜,那就需要花費更多思考在分類註記上。
④ 會後回顧:簡單扼要的統整結論發給相關人員
我通常會文字+條列呈現:
- 本次會議主要結論
- 條列呈現有幾項行動項、各項負責人、各項完成時間
- 補充說明、相關資料
直接讓筆記變成可傳遞共識的內容。
⑤ 跨工具整合:讓執行不斷裂
我會把待辦同步放進:
- Excel 工作日報「進行中」區塊 (可參考另篇文章-Excel日報工作管理法)
- Notion 專案任務區
- 桌曆 依項目預計完成日填到該日期中
從記錄轉為行動方案,搭配適合的工具來整合運用,大大的提高處理事情的完成效率,
也能更全貌的瞭解來龍去脈及掌握所有任務的進度。
✨想與大家一起交流
- 如果你也曾經有過相同經驗,也不妨跟我分享
- 如果你已經有使用很久且有效的會議模板,也歡迎與我分享交流
- 若你有想了解的主題或疑問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唷,
我會將我學到/研究的分享出來,也會用實用角度給予建議😉
最後最後~若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你繼續關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