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ひびめし
今天中午吃飯時,想說找個沒看過的影片來看,看到上面這個「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簡稱ひびめし,巴哈姆特動畫瘋譯名:「歲月流逝飯菜依舊美味」),感覺就是個適合配的輕鬆美食小品,於是隨手點開第一集來看。結果一開始就看到好匪夷所思的菜餚:「生オムライス」,生蛋包飯?是我想像的那種「生」嗎?忍不住想到這一期的Elle Gourmet 「吃貨社會學」專欄剛好就在探討日本人喜歡用「生」來為食物命名,今天想就來聊聊這一篇——關於日本人為什麼總被「生」這種命名哲學吸引。(動畫等看完再來聊。)
專欄作者トミヤマ小姐說,目前在日本甜點業界,商品只要名字中冠上「生」這個字,感覺都會大受歡迎,雖然原本「生」這個字放在食物上多少會帶有一點負面觀感,像是沒煮熟或是生肉腥臭味等,但現在這個字用在食品上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形象與意義。例如生啤酒的「生」,帶有「新鮮」的印象,雖然其實就只是差在沒有經過巴氏殺菌處理而已。而生巧克力,之前貼文中曾經聊到,是シルスマリア的小林正和主廚在1988年發明的,但一直到1995年Royce開始全年銷售生巧克力商品後才算是全面流行。作者說,那一年她還只是個高中生,第一次吃到生巧克力就被那柔軟的口感征服了。生巧克力的「生」,代表了柔軟的口感。
這些商品,讓冠上「生」這個名字的食品帶給顧客新鮮或柔軟的第一印象,自然就容易比較受歡迎。像生吐司、生甜甜圈都是這個命名邏輯。不過,根據作者的說法,現在的日本商品命名好像已經不再只滿足於冠上「生」這個字了,現在出現了更進一步的版本:「とろ生」,代表了柔軟而入口即化的口感。搜尋了一下以這個詞命名的食物包括森永牛奶糖、卡士達布丁、乳酪蛋糕、巧克力蛋糕,甚至泡芙內餡。目前「とろ生」的風潮還沒有傳到台灣來,如果引進這一類商品,還真好奇廠商會怎麼取中文譯名呢!最後,說回ひびめし的生蛋包飯,我在網路上找到動畫官方的食譜及教學影片,還真的是生的蛋包飯!在生蛋中加入烏斯特醬和橄欖油,和熱騰騰的飯攪拌均勻,然後呈盤淋上番茄醬裝飾,done!
看完影片的感想是,真不愧是熱愛生蛋拌飯的民族啊~但我個人還是會比較想吃有完美半熟蛋包的蛋包飯……。
閱讀筆記:Elle Gourmet 2025年5月號 「吃貨社會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