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前,我一直抱持一個信念 — 只要夠努力,就會得到好的回報。
現在回頭看,才驚覺這是有毒的信念。這段日子,我一直在思考:
為什麼當時會這麼相信它?為何今天又認為它錯了?
這要回到高中時期的我說起,當時考上台北市一所不差的社區高中,身邊同學都是以一樣的實力進到這所學校,因此我很擔心自己的課業成績會不如人。
於是,高中三年我幾乎廢寢忘食地讀書 — 上課時間寫補習班的題目,放學後準時六點到補習班報到,最終我以全校第二的成績畢業,繁星錄取了四中的其中一所。
我異於常人的讀書投入,並非來自吃苦耐勞,而是對閱讀天然的熱愛。
國小一、二年級時期的我過於文靜內向,很難主動開口與人說話,下課十分鐘常常是靜靜地坐在位置上,讀著教室書櫃裡的其中一本書,兩年之內,書櫃裡滿滿的書就被我讀完了,只好不太情願地從座位起身離開教室,到圖書館繼續借書來讀,為了讀書這是很難得的幾次除了上廁所之外離開教室的動力。
這樣的嗜好,剛好與社會對學生的期待不謀而合。
於是我在讀書的路上越走越順,只要我肯努力,就能拿到好成績,老師們也因此很喜歡我,甚至願意給我其他同學拿不到的教育資源。一路到研究所畢業,我的努力似乎都得到了相對應的回報。
這樣的信念 —「沒有什麼成就,是拼命做辦不到的」— 從高中開始發芽,並在不斷的好成績與獎勵灌溉下,長成了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樹。
直到我出社會,這棵大樹才被現實的龍捲風連根拔起,粉身碎骨。
我的工作態度一直如從前的讀書態度,把讀書那套拚命求分數的方式套用到職場:
我更在意成果是不是讓上司滿意
更關心最後的數字有沒有往年薪300萬邁進
這讓我都快忘記自己喜歡什麼。

更悲慘的是,我發現:
上司永遠不滿意。
從前考試,我考了滿分,那就是最好的了,我可以看見所有事情的終點。
然而,工作就像無底洞,上司永遠都不可能給出100分,他必須不斷的鞭策下屬,讓下屬看見自己的不好,這樣才能往他心中所想的方向發展。
即使我真的做到了100分好了,那下次就得做出101分。
所有事情都沒有盡頭、也不可能有,這讓我沒有時間可以停下來,好好回顧自己做了很多也做得很好,所以我開始喘不過氣,每天一到工作崗位就想嘔吐。
過去我之所以被稱為「好學生」,不是因為偽裝,也不是逼迫自己扮演某種角色,而是因為我本來就安靜內向、熱愛閱讀,單純沉浸於知識吸收的快樂。
只是這樣的過程在社會中剛好很吃香──我得到了肯定、掌聲與資源。
於是我開始過度專注在「成果」,漸漸變得本末倒置──不再是因為喜歡而努力,而是為了成果才去努力。
當成果沒被看見,我就感到絕望。
當成果受到眾人的認同,我就歡欣若狂。
我的心情跟著成果大起大落。
我漸漸忘記了自己是因為喜歡閱讀的過程才不知不覺得投入其中,只記得別人認為我很優秀,所以出社會之後為了求表現,就讓有毒的信念掏空了自己,然後又被現實狠狠地擊潰過去的信念。
被擊潰的我一倒在地,我一直在想不通是哪裡出錯了:
是我不夠優秀?不夠堅強?不夠聰明?
為什麼我就是看不到我想要的成果?
為什麼有好產出、對公司也有貢獻,上司就是不滿意...不滿意?
沒錯,就是這個「不滿意」!我猛然驚覺我不斷地滿足別人的需求,希望別人對我滿意,也因此習慣從別人的眼睛看自己。
所以我每天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當別人的需求無止無盡時,我也就無止無盡地產出,連吸一口氣地空間都不留給自己。
我犯得最大錯誤是:工作這件事是沒有正解的,它不是考卷,沒有標準答案。它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段過程。
最後,我選擇了離職,似乎有些事情必須重新開始,至少有一件事情我很清楚 —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可能什麼都沒有。
既然我很有可能沒有得到想要的成果——沒有大富大貴也沒被賦予的殊榮,那我總得有一個讓自己快樂的過程才能有動力不斷往前。
雖然人生不可能只有「快樂」的情緒,我也不認為人要故意壓抑其他情緒只能天天快樂,但「快樂」對我來說是往前的動力,跟憤怒與悲傷一樣重要。
如果說憤怒是捍衛底線門神,悲傷是自我覺察的能量,那開快樂是那個願意讓我繼續走下去的指引。
現在的我,正在學著從憤怒與悲傷中,重新尋找一個屬於我的快樂過程。不是為了表現,也不是為了討好,只是為了自己,我想跟隨自己的情緒與直覺,釋放那些被理性強押住的真實情感。
我很喜歡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直覺是上天的恩賜,理性則是忠實的僕人。然而我們營造的社會,卻把榮耀歸給僕人,遺忘了恩賜。」

The intuitive mind is a sacred gift and the rational mind is a faithful servant.
We have created a society that honors the servant and has forgotten the gift.
我覺得,我在工作上,努力成了服從理性的工具,讓我聽不見自己心中睿智的聲音,遺忘上帝的恩賜。但現在,我想重新找回那份恩賜。
努力,從來就不是咬牙吃苦。
對我來說,努力是全心投入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裡──是一種沉浸,不是折磨。
我要重新學會這件事。現在,就是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