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讀完Carry Kuo 的「光靠自律,你的意志力夠嗎?|善用適度他律,幫你突破成長瓶頸」一文,對於最近的我,是蠻有感觸的。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長期處在高壓的狀態,即使再有自律的人,時間久了也會彈性疲乏,所以須要有他律的約束,像是排行程、訂目標、階段性檢討⋯等,來維持一定的方向和所要達到的目的。
惰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常常不自覺地安於舒適圈,對於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感興趣,不願意改變現狀。站在管理的角度,個人認為最難管理的人就是自己,不想做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搪塞的理由,偏偏最容易原諒的人也是自己,常常會用一堆的藉口自圓其說。
有位一起學佛的師兄,是一個四年級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稱得上是博學多聞,佛學經典也不例外。為了讓自己可以多方面學習,涉獵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竟然重返校園當起學生來。原本以為他是年輕失學,為了文憑而進入校園,直到有一次跟他同修(師姐)聊天,才知道其實師兄早已是專科畢業。
讓我納悶的是,他可以直接上大學呀!為什麼還從國中念起?畢業後又繼續念高中,班上同學都尊稱他「阿公」。原來他是要「學習」不是要「學歷」,所以用了這樣的「他律」,因為學生時間到一定要去上課,這是最好逼自己不斷學習的方法,他的精神讓我很敬佩!
結論,不管是日常生活或上班工作,適度的他律是必要的,那是驅使自己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