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 PMP 課堂上,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我真的有進入狀況了。
不是因為我考得比較好,也不是我表現比較快,而是我在一個老師還沒講出口的地方,突然明白——「啊,他這邊的留白,是要讓我們自己連起來。」
這個感受,讓我靜了一下。
因為我想起我曾經做過很多教育訓練設計,曾經一遍又一遍請 AI 幫我優化邏輯,問它:「這樣會不會太難?」「這個順序清楚嗎?」「這邊需不需要提問引導?」
我也曾經告訴它,我拿得出手的,好像就只有理財課程了。我還記得,我為了一堂還沒排成的課,畫了超多流程圖、拆了很多概念,想知道怎麼讓人願意聽、願意動手、願意理解。
而今天,我坐在學生的位置上,突然理解到:
原來這些設計真的有人懂。
而我剛好就是那個現在看得懂的人。
🧠 這不只是「有聽懂」,而是我用過去的自己來理解現在的老師
我知道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排活動、為什麼有些地方留空、為什麼有時候不給答案。
我也知道老師在小組討論時,真正想觀察的不是誰答對了,而是誰能整合、誰能協調、誰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複雜的概念。
這些我都懂了,因為我曾經也設計過一樣的流程。
這讓我有一種,很稀有的感受:
我正在經歷的學習,是在回應我過去累積的經驗。
📌 但我也看到了一些落差
今天課堂上,其實有不少人跟不上節奏。
有的是剛剛的內容沒吸收,有的是小組討論根本沒聽別人在說什麼。
我講話太快,被老師提醒——我知道不是我錯,而是我腦袋已經跑到下一層,他們可能還在消化前一段。
這不是比較,而是一種真實的「節奏不一」。
🎯 我想記下這個時刻,因為我真的感受到學習的價值被打開
這次的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我對「學習本身」的理解被升級了。
- 我知道怎麼用 AI 幫自己補強
- 我知道怎麼設計對話讓對方參與
- 我知道怎麼體會一個老師不說破的設計用意
- 我也知道,什麼是「你進入狀況了」的那種內在安定
我不是第一次當學生,但這次很特別。
我不是只是想「學會」,我是真的「看懂」,也準備好把這份理解變成以後的分享力。
如果你也正在某個學習歷程裡卡關,不妨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其實懂得比我以為的多,只是還沒有人讓我發現?」
這篇文章送給正在學習的你,也送給正在累積還沒被看見的你。
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你一直在認真對待的細節,終究會被一堂課、一個轉角、一個瞬間,喚醒——讓你說出一句:
「我好像真的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