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2025/6/8,在北科大舉行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all)的「透過行動點燃希望」演講,引發許多討論。從活動安排、主持風格、現場翻譯、音響設備到提問內容等,網友們紛紛發聲。這些聲音當中,有些出自於關心,有些則似乎忘了最根本的事情,這是一場博士自己選擇的演講,而非我們投射所有期待的舞台。
珍古德博士以91歲的身體與聲音,分享她走了數十年的道路,即一條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路。正如她在演講中所說:「再小的行動,如果有成千上萬人一起做,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我們是否太過渴望這是一場「國際規格」、「高標準」的演講,反而忽略了博士此行的目的?而博士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呢?
這場活動是由她親自選擇合作的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主辦,現場的翻譯則是她20多年來最熟悉、最信任的協會夥伴——郭執行長。我明白這場演講無法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也有需要改善的空間,但我們能否在演講後,以溫柔堅定的態度在網上交流,並給予協會建言與幫助呢?並且敬重珍古德博士的選擇,一起透過善的行動,讓這場不夠完美的演講可以圓滿。
珍古德博士帶給我們一場真誠分享。若這世界曾因她的存在,而多了許多善意,那麼,在她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是否也不要吝於給出同樣的理解與善意。正如她選擇了這個團隊,是因為她相信多年來的同行;她選擇繼續站上台,是因為她相信能以行動帶來希望。
而我們呢?
或許,不是成為完美的評論者,而是學會用瞭解回應她的信任,用關心回應她的信念。
我想,相信博士的相信,將會是點燃希望的起點。

我仍深深沉浸在昨天博士的演講,她從經歷二戰的童年故事談起,談她對於社會的看法,談她如何理解動物的情感,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談我們如何擁有希望。
演講插曲(20250608紀錄):
博士開始演講時,確實遇到突發狀況:兩支麥克風靠得太近,導致音訊干擾;但這段小插曲,也讓我看見令人動容的一幕。負責口譯的執行長與博士之間展現絕佳默契,迅速調整站位、彼此微笑揮手說 bye,那是多年搭檔才有的理解與信任,讓人會心一笑,也倍感溫馨。

在這樣一場意義深遠的國際演講背後,其實有太多無名的工作人員與志工默默付出。而這個團隊,其實非常小、非常低調。珍古德協會並不是基金會,主力成員用兩根手指頭就能數得出來,而那位擔任今天口譯的執行長,在1998年於台北成立協會後,至今已與珍古德博士合作超過26年,除致力推動根與芽計畫外,並持續促成她來台演講。
如果沒有執行長與協會的長期耕耘,我們今天根本無法親耳聽見珍古德博士的聲音。所以,我想說,感謝每一位在背後付出的無名英雄,不論是志工、工作人員,或這段期間一起為博士來台付出的人們,因為你們,我們才有機會走進這場充滿希望與行動力量的現場,謝謝你們讓今天點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