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省錢達人阿姨
分享Heibon一位親戚的例子,我們稱他Y阿姨,日常花費包括伙食費、水電費在內,一整年的花費不到5萬元,神奇吧!是大家心目中神等級一般的神人。
聽著補摺機聲音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他有句名言,「人生就是拿來比較,比的是什麼,誰過得好,誰能有比較多的錢,那個誰就是贏家!」
所以Y阿姨的想法很簡單粗暴,用盡一切力氣省錢,讓存下來的錢極大化,這就是它的效率前緣。「阿姨,你覺得人一輩子要多少錢才夠?」我好奇問著。
「錢喔,永遠都不夠,當然是多多益善,能存就存,看到一直變多的數字,不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嗎?我光想到補摺機的聲音就開心。」
我頓時明白「理所當然」這幾個字的真實意義。
「可是如果錢都只是放著,沒有去花不是很可惜嗎?」我試著反問。
「啊,你不懂啦,錢花掉就沒了,你拿什麼跟大家比?你有看過比爾蓋茲嫌錢太多嗎?養老要錢、看病要錢,現在世界這麼亂,你什麼時候要用到錢永遠不知道。」
很有道理,確實,誰都無法精準預測未來,對Y阿姨來說,未來像在玩疊疊樂一樣,深怕一次抽換就會崩塌。
- 買省錢的即期商品卻常放到後兩天才烹煮食用
- 葉菜類太貴就吃價格便宜一些的洋蔥作為蔬菜替代
- 因為蛋價居高不下只好暫時(事實上是半年多的時間)不吃蛋
- 控制每月水電用量,電扇、電視、電燈都省,一年總計不到千元
- 一天三餐改為兩餐
他努力存下每一分錢用來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或是說,犧牲眼前生活品質先儲值
成未來花費。
我心裡想著,Y阿姨大概不知道像比爾蓋茲有一大部分財富是用於投資新創事業和慈善基金會。
💡「最富有的生活,不是擁有很多,而是自由自在。」
時間等值,但不等價
旅遊業的朋友King常對朋友說:「我們團裡很多都是長輩,因為他們有錢參加出團,可是腳力、體力大不如前,有時候覺得可惜。」
是的,最大的矛盾是時間在走,你會變老,體力會下滑;現實的問題是有小孩要養,請假不好請,不可能跟老闆說我出門玩幾年。
往往當累積一些積蓄可以旅遊時,力不從心的感嘆便如影隨形,「早知道我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這些句型不知不覺成了那段話的寫照「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
對所有人來說,有幾個已知的未知:
- 無法預測意外以及離開世界的時間
- 收入與慾望非對稱關係,收入是線性、慾望常常是拋物線
- 金錢是實現自我的好媒介,不知道要多少才夠用
- 未來永遠存在風險與不確定性
上述的項目大家都知道,可是誰都不是未來人,往往只能等到事情發生後才用後照鏡檢視,而人生沒有後悔藥,多的是後見之明。
凸顯「當下」這個時刻很重要,因為後悔的機會成本太高,而且不可逆,最多只是彌補。
讀過第二次之後,Heibon反思幾個問題:
- 把生活基準降低是否就是達標的方法?
- 有錢就花,別管明天?
- 擁有金錢才快樂,還是用金錢換取快樂?
- 重點是「人到底要多少錢才算足夠?」
重點中的重點是:人生要真的過得好,而不只是被時間推著走
。
聰明花錢的最高境界是「破產上天堂」,在離開世界那天,把手上的錢全花掉,將辛苦一輩子賺來的財產,用在自己身上。
讓我們為人生做功課
#人生要轉換成什麼價值形式
#讓儲蓄消費不要成為互斥的選項
#如果生命就剩下最後24小時
#財富自由不是設定金額,是一幅自由自在的畫
#量化自身的恐懼
#試著將人生解壓縮,多元體驗
#找到金錢之於生活的甜蜜點,讓邊際效應維持正值
Live before you LEAVE- 好好真正的生活,在你離開之前。
你知道的,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一輩子的時間那麼的漫長,何必在乎當初錢是多還是少,到頭來人生有多少體感價值,才是真正最棒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