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是那種能夠灑脫微笑、堅定說再見的人。
不黏人,不任性,不把情緒當作誰的負擔。
我很會笑,笑得剛剛好,不造作,也不流於距離感;我說話有邏輯、做事有原則,很少讓人看見我慌亂的模樣。
但今天,我忽然發現,那些被稱讚的「理智」與「堅決」,其實像一層薄霧,安靜地遮住了我心裡那塊柔軟的地帶。
不是我不會哭,不是不會怕,而是我太習慣,把那些聲音關在門後。
甚至連家人也是。
我總是在情緒要湧上的時候退一步,把話吞回去,把眼神收拾得像什麼都沒發生。
我害怕讓人看見我真正的樣子——不那麼堅強,有時甚至有點懦弱、有點依賴、有點渴望一雙不問原因就抱住我的手。
但這樣的我,是不是也是我呢?
那個會害怕、會迷惘、會無聲掉淚的我,不值得被愛嗎?
我忽然很想找個人訴說,其實我也會累。
其實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用強裝堅強,不用先想好怎麼應對所有的眼光,
而是單純地——就做我自己。
哪怕只有一個人,看見我那一點點不堪,卻不轉身、不責怪,只是靜靜陪著,那也夠了。
這個念頭讓我有點害怕,但也有點自由。
原來,承認自己的脆弱,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慢慢練習著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