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造假的背後:不是學生壞,是制度出了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學習歷程造假的問題,牽扯出來很多高中生為了包裝學習歷程-讓社團、營隊這些都變質為履歷加分項。

這些問題核心都指向『一試定終身』,因為大學念什麼實在太重要,所以升學制度怎麼調整、怎麼幫高中生減壓跟多元發展的政策都沒用;這些最後都還是會長成『最適合升學的形狀』。

為了進入名校的好系所,除了拚分數還要拚備審資料,學習歷程變得充滿造假、包裝與「針對升學的戰略性選擇」,連課外活動跟參加社團都得想著學習歷程要怎麼寫。


要打破升學迷思,解決台灣高中教育亂象有兩條戰線:

✔ 第一戰線是:延後定向,讓學生上了大學也還有科系的彈性。
✔ 第二條戰線是:破解「名校迷思」,發展各個大學的特色專長。

📌延後定向,學習彈性

首先是讓學生們在進了大學後不那麼被科系綁住,像是『更彈性的修課、修輔系、雙學位』,或是「不分系跟延後分流」等;像是清大的不分系與交大的百川學程都是很好的開始。

讓升大學的考試跟篩選,跟未來學生要做什麼工作沒有那麼直接關係,讓學生可以在大學透過修課來探索自己興趣跟專長。

📌 台灣 vs. 歐美

這樣的改革其實不是沒有範例可循。像美國的大學制度普遍採取「前兩年通識教育+後兩年才選定主修」的模式,學生可以透過廣泛探索之後再選擇主修,甚至可以雙主修、轉向不同學群。而許多專業訓練(如醫學 MD、法律 JD、商管 MBA等)都不是從大學就開始,而是在大學畢業後根據興趣與能力才申請,給予學生更長的成長與探索時間。

raw-image

相較之下,台灣與東亞多國(如日本、韓國、中國)普遍存在「高壓應試+高中定向」的制度,學生在高三就要選定大學科系,失敗就像人生錯一步就無法回頭,補習、包裝、造假便成了系統性的結果。這是東亞升學文化的共業:對名校的崇拜、一次考試定終身、學歷階級綁定就業機會,讓整個國高中教育過程變形扭曲。

從台灣、日本、韓國到中國,這種「考試決定人生」「名校決定階級」的升學文化,其實都深深根植於儒家社會對「科舉選拔」的崇拜與對「標準答案」的信仰。考試就像現代科舉,背後不只是學歷,更牽動職場、薪水、婚姻與家庭的社會階層再製。

所以即使政策再怎麼改(例如繁星、多元入學),只要「學校科系決定了後半生」這件事還存在,升學制度就會像水一樣,水道怎麼改-水都會往原來的方向流去。

因此,真正的改革不只是高中階段去「禁止學習歷程造假」或「更多元的入學」,而是要讓學生知道─大學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學習的起點。

📌破解「名校迷思」,發展各個大學的特色專長

再來就是大學各校建立明確特色學群或強項領域,也讓學生知道「學校在哪個領域最強」;政府也要鼓勵跟補助這類學校特色學群發展,形成「水平多元、而非階層化」的大學分布。當大學之間不是只有「名次高低」,而是有「領域特色」的差異化,學生選擇也不再只看排名,而會去找最符合自己方向的學習環境。

最後是推動跨系跟跨校選課、學分交換、雙學位制度,弱化系所間跟學校間的「邊界」,強化「學習資源流動性」。學習不該被封死在單一系所與單一學校內,而是能自由流動、組合與轉換。

📌 分享一點個人經驗

從小我就是喜歡看書的人.

同時也厭惡為了考試而做的那些無意義的事情,包含為了有效答題拿高分而重複刷題跟鑽研速解之類的旁門左道,也不解為何所有人都把這些扭曲當作理所當然.

看書跟學習本該是快樂有趣的,但很多人都在扭曲的升學過程中把這些對學習的熱情興趣都消磨殆盡.

儘管這像是蜀犬吠日般的不自量力;還是希望有一天,青少年的這段學習可以恢復正常,而不是把扭曲視為正常.


小結:

總之,目標是讓「(在大學)學到什麼」比「去哪裡(讀大學)」更重要。

當我們真正讓教育從「選對學校」變成「成為對的人」,整個升學體制才有可能擺脫畸形競爭,真正回到「為了學習而升學」的初衷。

台灣教育不一定要全盤美式,但「延後定向」「增加探索空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真的要讓孩子們18歲的分數,來決定往後的全部人生嗎?」

或許,真正該改革的,不只是升學方式,而是我們對學歷、科系、學校的整體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時效備份沙龍》
3會員
72內容數
混合工程術語與都市情感,有種「我知道這些也許沒用,但還是想保存下來」的情緒。
2025/06/12
《原子習慣》是 James Clear 所寫的暢銷書,它不只是一本自我成長工具書,更是一套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行為改變系統」。 它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但強大:「微小的改變,會累積成驚人的成果。」 最後也提了幾個你應該知道的作者小故事.
Thumbnail
2025/06/12
《原子習慣》是 James Clear 所寫的暢銷書,它不只是一本自我成長工具書,更是一套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行為改變系統」。 它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但強大:「微小的改變,會累積成驚人的成果。」 最後也提了幾個你應該知道的作者小故事.
Thumbnail
2025/06/12
Morgan Housel 的《致富心態》是一本從行為心理學與人生觀的角度來探討「金錢」與「致富」的書。它並不專注於股票投資技巧、資產配置模型或如何選擇基金,而是試圖回答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但依然做不好財務決策?」 最後也提了幾個-雖然你不知道但肯定會感興趣的作者小故事.
Thumbnail
2025/06/12
Morgan Housel 的《致富心態》是一本從行為心理學與人生觀的角度來探討「金錢」與「致富」的書。它並不專注於股票投資技巧、資產配置模型或如何選擇基金,而是試圖回答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但依然做不好財務決策?」 最後也提了幾個-雖然你不知道但肯定會感興趣的作者小故事.
Thumbnail
2025/06/07
Kickstarter與Indiegogo群眾募資平臺比較與策略建議,包含目標市場、募資目標設定、行銷策略、平臺特性等面向,並建議第一次群募者從Kickstarter開始,逐步拓展至Indiegogo InDemand模式,最後整合臺灣平臺,創造最大效益。
Thumbnail
2025/06/07
Kickstarter與Indiegogo群眾募資平臺比較與策略建議,包含目標市場、募資目標設定、行銷策略、平臺特性等面向,並建議第一次群募者從Kickstarter開始,逐步拓展至Indiegogo InDemand模式,最後整合臺灣平臺,創造最大效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國中生和我一樣,對於高中的生活有許多的憧憬。不管是參加社團活動成為受人景仰的幹部;或是成為人氣王,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些畫面肯定在不少人幻想的青春裡出現過。 然而,一旦真正踏入高中生活,就會發現現實與幻想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各種大小報告、段考接踵而來;更糟糕的是,不再有人無時無刻提醒你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國中生和我一樣,對於高中的生活有許多的憧憬。不管是參加社團活動成為受人景仰的幹部;或是成為人氣王,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些畫面肯定在不少人幻想的青春裡出現過。 然而,一旦真正踏入高中生活,就會發現現實與幻想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各種大小報告、段考接踵而來;更糟糕的是,不再有人無時無刻提醒你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