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在脆上滑到一則有趣的小故事,內容是身心科病患聽從醫師的建議,報名許多放鬆身心的課程,結果回診時,醫師傻眼說:「我是叫你『進行』放鬆的活動,不是『進修』放鬆的活動!」

對耶,曾幾何時,現代人的文明病已進化到連「放鬆」都成為問題。盲目追求身心靈儀式,以為做了這些事情就可以得到放鬆,多荒唐的謬論。

睡覺可以放鬆,踏青可以放鬆,冥想、瑜珈也都可以幫助放鬆,但是這些都回歸身心本質,身體是否感到輕鬆,心靈是否感到輕盈,否則做完一堆活動只是加深「我應該要放鬆」的壓力。而且每個人適合的放鬆方式不一樣,不管是付錢或免費的方法,本源都是放鬆身心,找到最舒適的模式比較重要。

說到這,想起自己很容易追逐「適合的方法」,心智圖、子彈筆記、曼陀羅計畫表,只要是市面上推崇的方法,都會仔細研究一番,理解運作概念。

那些方法的確很好,也都是順著人性下去設計,我嘗試照著書中方法實際執行一陣子,可惜過沒多久就會自動打回原形,忘記當初立下雄心壯志,要開啟一個全新的生活模式。

昨天上班有幾段空白的時間,面對這些空白,我忍不住產生出焦躁的情緒,一直想要找事情填補空缺,散發坐立難安的能量。果不然,好事壞事都產生了,我的心情乎好乎壞,驗證「不安穩」的狀態。

回家後反思一天發生的事情,發現自己一閒下來就想要從外找事情做,而非花時間在自己身上,明明可以藉由看電子書,或是梳理焦躁的情緒,去做到安撫的作用。偏偏要看新聞、滑社群,藉由更刺激的方法,試圖抹去焦躁不安。就像肚子餓的時候不吃飯,選擇吃洋芋片可樂充飢一樣,看似撫平飢餓,實則飢餓感會以更強烈的力量反噬。

那為什麼我會對空白如此不安呢?是我不懂放鬆的方式,還是我沒有透過生活規劃法做好時間的安排?

思索許久,我認為放鬆或規劃都不是重點,而是得先探索焦躁的本源。或許我只是對於空白的時間感到無聊,無聊到煩躁,才會如此坐立難安。既然是這樣,那放鬆或規劃都不是正解,只要找一件可以投入的事情,適當打發時間就好了。

放鬆身心很好,規劃生活很好;他人的問題有他人適合的方法,自己的問題有自己適合的方法,理解原理很重要,但是不能胡亂套公式,不然問題會糾結到看不清核心內容是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樓招待所
10會員
138內容數
一樓招待所,二樓是廁所,因為沒有錢,三樓無居所。 ----這裡只賣日記,偶爾會寫到睡著,所以不定期公休。
一樓招待所的其他內容
2025/06/17
下周末要考塔羅牌證照,在網路上找了一些陌生人練習問事及解牌。 幾乎清一色是女生報名,其中煩惱感情的客人占大多數。不外乎男方提分手,女方想復合。 聽著她們的描述,我想起辦公室最近來一位新同仁,會不會這位同事就是這些故事裡面的男主角之一呢?雖然干吾底事,但是想著就覺得很有趣。 天天兩點一線上下班,
2025/06/17
下周末要考塔羅牌證照,在網路上找了一些陌生人練習問事及解牌。 幾乎清一色是女生報名,其中煩惱感情的客人占大多數。不外乎男方提分手,女方想復合。 聽著她們的描述,我想起辦公室最近來一位新同仁,會不會這位同事就是這些故事裡面的男主角之一呢?雖然干吾底事,但是想著就覺得很有趣。 天天兩點一線上下班,
2025/06/16
前幾天難得跟異性出門吃飯,發現自己還沒有走出感情創傷,嗯...正確說應該是曖昧創傷,還沒開始交往,我就傷痕累累的拒絕跟對方聯繫。 其實跟新對象的吃飯過程很順利,聊天有來有往,對方很貼心的特地來載我赴餐廳用餐,吃完飯我表明要付自己的費用,對方大方的說這頓他請客,連停車費也不願意讓我出。只是礙於他家住
2025/06/16
前幾天難得跟異性出門吃飯,發現自己還沒有走出感情創傷,嗯...正確說應該是曖昧創傷,還沒開始交往,我就傷痕累累的拒絕跟對方聯繫。 其實跟新對象的吃飯過程很順利,聊天有來有往,對方很貼心的特地來載我赴餐廳用餐,吃完飯我表明要付自己的費用,對方大方的說這頓他請客,連停車費也不願意讓我出。只是礙於他家住
2025/06/15
最近是平靜的,平靜到冒出一堆有的沒的想法。多到覺得有點膩,好像可以理解古人說「天涼好個秋」的意思。(BTW,以前讀書看到辛棄疾的照片,整個很驚艷,想說這古人也太帥了吧!) 宣洩不完的想法,就先別說了。欣賞當下陽光照耀草地的朝氣,享受微風吹拂的舒爽,還有鳥叫和鳴的……沒有,鳥叫聲我還好,啾啾聲不是我
2025/06/15
最近是平靜的,平靜到冒出一堆有的沒的想法。多到覺得有點膩,好像可以理解古人說「天涼好個秋」的意思。(BTW,以前讀書看到辛棄疾的照片,整個很驚艷,想說這古人也太帥了吧!) 宣洩不完的想法,就先別說了。欣賞當下陽光照耀草地的朝氣,享受微風吹拂的舒爽,還有鳥叫和鳴的……沒有,鳥叫聲我還好,啾啾聲不是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位心理醫師的真心告白,為什麼停止追求快樂,對我們反而比較好?
Thumbnail
一位心理醫師的真心告白,為什麼停止追求快樂,對我們反而比較好?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當我們踏入身心靈領域,不同的派別和觀點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有人強烈主張必須施行嚴格的隔絕自己再內觀中心、避免外界干擾,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然而,也有人鼓勵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認為這才是有效的幫助。 面對這麼多不同的建議,作為身心靈初學者的人一定會感到非常矛盾。在時間和金錢都有限,無法一一學習所有的派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