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高中分組:人生第一次有「命運感」的選擇
高三分組,是許多人第一次面對命運的十字路口。文組?理組?選錯了會不會一輩子後悔?
那時的我們懷著不安,聽著大人們說:「理組比較有前途。」或「文組以後會很辛苦喔!」
現在回頭看,其實那只是一場人生序章。重要,但絕對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 興趣與能力:選你能走得久的路
傳統的分類是這樣的:
喜歡數學、邏輯、自然科學 → 理組
喜歡閱讀、語言、社會觀察 → 文組
但人生從來不是教科書。
我見過理組學生後來變成作家,也見過文組背景的人成為工程師或投資顧問。
與其問哪組比較有前途,不如問哪一條路你願意長期投入。
因為真正能走遠的,從來不是「別人認為對的那條」,而是「你願意走、走得下去的那一條」。
🧭 大學不只是學科訓練,更是一場「再社會化」
你可能以為,考上大學就只剩下唸書。
但真正震撼的,是進了大學後發現:
你的同學,來自全台各地,中產階層以上居多,
他們的生活經驗、家庭背景、眼界與你完全不同。
尤其在知名大學,這種差距特別明顯。
那一刻你會發現,大學不只是知識的學習,
而是:你第一次真正進入多元社會的場域。
💥 「再社會化」的衝擊與成長
你會在社團、宿舍、報告、實習、打工中:
學會理解與你觀點不同的人
看見機會如何與階級、資源、人脈綁在一起
思考什麼是公平、什麼是競爭、什麼是自己的位置
這些都跟你是文組或理組,沒那麼大關係。
✅ 所以,怎麼選?怎麼看?
我想說的是:
文理組的選擇,影響你「入門」的方向,
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場旅程。
大學改變人的關鍵,不是學科,而是你面對未知的態度。
📌 小結:真正的人生分組,不是文理,而是...
我認識一些朋友,當年選了熱門科系,現在走在完全不同的路上。
也有不少人走了一條辛苦但踏實的「繞路」,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所以,不要太焦慮選錯。選錯不可怕,選擇不成長才可怕。
真正的人生分組,從來不是文組 vs 理組,
而是:「願意持續成長的人」vs「選擇停在原地的人」。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選組故事
你當初是怎麼選擇的?現在還一樣嗎?
你是否也在文組與理組之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混合式人生?
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經歷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