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政府祭出亞洲最嚴房貸管控措施,限制貸款總額、嚴格管控多屋族房貸,意圖壓抑房市過熱現象。台灣房市雖然結構不同,但面對同樣的房價壓力與炒作風險,是否會效仿韓國,成為市場焦點。
韓國嚴管房貸政策重點(引用ynews報導)
根據ynews報導,韓國在首都圈及管制區,限制房貸申請總額不得超過約新台幣1470萬元(5億韓元)【1】。持有兩屋以上的多屋族,貸款成數直接降為0,買第二屋須先賣掉原有住宅,否則未來三年禁止貸款【1】。首購貸款成數也由原先的80%調降為70%。整體政策展現出「斷頭寸、控槓桿」的強硬姿態,對房市投資氾濫形成明顯打壓。
台灣現況與央行立場(引用聯合報房產報導)
台灣央行近年多次針對房市出手調控,包含提高部分地區房貸成數上限、針對多屋族訂定更嚴格貸款規範等【2】。聯合報指出,央行持續關注銀行放款狀況,警惕房市過熱及潛在風險,但尚未全面推行如韓國般的「總貸款額封頂」措施【2】。
央行官員表示,會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政策,避免房市出現泡沫或信貸風險擴大,但同時也須考量購屋族的負擔能力,避免壓抑合理需求【2】。
台灣會跟韓國一樣,全面限縮房貸嗎?
目前台灣房市與韓國有明顯不同:台灣多為散戶及自住需求,且銀行貸款多元且靈活,政策全面封頂貸款金額的難度較高。
不過,從央行近年頻繁釋出「房貸管控訊號」,以及媒體報導金管會正密切監控房貸放款狀況來看,台灣未來可能出現「分區限貸」或「針對多屋族嚴控貸款成數」的趨勢,以抑制投資性買盤與市場過熱。
但是否會像韓國般採取「總貸款金額封頂」這種重手措施,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台灣房貸市場規模更大,政策落實需更謹慎評估社會反響。
彥邦小結:
✔️ 韓國模式給了台灣一面鏡子,提醒市場及監管機關要防範槓桿風險與炒作。
✔️ 央行未來是否全面跟進還是「見招拆招」,得看房市熱度及金融機構風險。 ✔️ 作為買方,最實際的策略是「自保為主」,別過度依賴高成數貸款,也要密切注意政策最新動態。
📢 你的看法呢?央行會仿效韓國硬控貸款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給關心房市的朋友,讓大家提早掌握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