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與重建》書摘_2025.06.2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
第13章〈建構論的治療法:有意思與沒意思〉全章摘要

(對這章的理解是:作者試圖從建構論的心理治療的實踐層面,對批評者做出某些矯正與反駁)
(這章筆鋒幽默且犀利,讀起來興趣盎然)
(部分直接節錄書中文字)

Ch.13〈Constructionist Therapy: Sense and Nonsense〉P.325-350

By Jay S. Efran and Leslie E. Clarfield

1.
建構論的精神「不是」把所有觀點和位置都視為同樣正當的。
建構論有權選擇、表明、捍衛某一觀點。誰都可以這麼做,不能接受的是,將該觀點視為客觀事實或真理。
建構論有責任為某些主張採取特定的位置。
建構論同意「無人可以直接獲取事實。」這個命題作為一個前提,這無需辯護也不需要證明,也不構成不當的「現實宣稱」。

2.
因謹守「不指導」份際或「保持中立」的治療師立場,不是建構論治療。
將治療只侷限於「會談」,是錯誤理解與應用建構論治療。
(a)「治療作為會談」是一個描述,而非處方。描述是對事情發生的描述,處方是表達該如何進行的命令。正如「物競天擇」是對物種存續的描述,而非物種生存遵循的規則。
(b)建構論認為,所有治療(任何形式),在經過分析後,都會成為共同建構的會談,不應拘泥於形式。

3.
保持全然中立是不必要的。
(a)直接教導性互動固然不好,但提前規劃預想是合理舉措。
(b)企圖藉由保持完全中立來抹去治療師與案主的位階,同樣形成另一種獨斷。
(c)消除階序等級是不可能的,早在治療師與案主要進入治療關係時,就已注定案主是前來尋求幫助的。

4.
治療師不是也不需要是中立的,對所有觀點亦非一視同仁。

5.
反對純粹形式主義,例如:全員到齊的家庭團體治療、待寄的書信

6.
當「循環提問(circular questioning)」與「返身提問(reflexive questioning)」的提問形式只淪為服侍治療師的真正意圖:審問與調查,那就要反對之,因其背離了建構論開放、協作本質。

7.
對建構論而言,心理治療是一種教育的工作,得以進行端賴於參與者達成共識同意進行,而非「心靈客觀上出現問題」。治療作為會談,表明是在一個語境中,語言作為媒介是最主要需要掌握的。語詞的應用隨情境不同,有其結構性,捕捉所使用的詞彙的細微差異,對於如何詮釋很關鍵。而詮釋不是只是復述,話語的重要性更甚行動,正是詮釋帶來了問題:「真正的問題就在於詮釋永遠不只在於搜集事實,更且,詮釋是會有後果的。」

8.
治療發生改變的關鍵所在是直交互動(Maturana, 1988 “orthogonal interaction”)。
直交互動是:來自不同語言與互動結構的參與者,彼此有著差異性,用其各自獨特的互動方式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共構出新的意義與行動。不是平行或對抗,而是垂直性的切入,打開可能性。

9.結論:
(a)建構論沒必要把自己設立在中立的位置,或完全避免地位階序,或只能等待改變會按其節奏自然發生;也沒必要為了符於形式,安裝特殊視聽設備、建立一群治療團隊、使用特殊提問技術。
(b)建構論的心理治療是一種教育的形式。治療的媒介是語言。治療師與案主的互動是以「直交」的方式,用意在產生更多包涵性的另類形式。
(c)建構論強調社群共同努力從事的本質,與案主合作,案主受到的教導是把症狀視為由目前的生活型態所滋生,且鑲嵌在其中,而非來自外在力量的產物,亦非來自內在心病的謎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但是又如何
2會員
205內容數
不是雞湯,但 是又如何 不是雞湯,但是 又如何
2025/06/18
《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書摘 緣由:書中第四章 Tom Andersen這一段對於「生活」的定義深得我心,故節錄。也是表明我對於社會建構論的仍然認同。 (以下摘要的段落是我擅自分落的,為便於閱讀。) __________ Ch.4〈Reflections on Reflecting
2025/06/18
《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書摘 緣由:書中第四章 Tom Andersen這一段對於「生活」的定義深得我心,故節錄。也是表明我對於社會建構論的仍然認同。 (以下摘要的段落是我擅自分落的,為便於閱讀。) __________ Ch.4〈Reflections on Reflecting
2025/06/13
[ 往「敘事實踐的學習與應用」轉向 Day21 ]  Summary:情境「沒有自信」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好嗎? ChatGPT 說: 當然可以,我很樂意一起進行思想實驗。你想從哪個主題開始?還是你已經有一個具體的設計或情境?
2025/06/13
[ 往「敘事實踐的學習與應用」轉向 Day21 ]  Summary:情境「沒有自信」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好嗎? ChatGPT 說: 當然可以,我很樂意一起進行思想實驗。你想從哪個主題開始?還是你已經有一個具體的設計或情境?
2025/06/09
[ 往「敘事實踐的學習與應用」轉向 Day20 ]  Summary: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v.s. 社會建構論、建構主義 表格整理
Thumbnail
2025/06/09
[ 往「敘事實踐的學習與應用」轉向 Day20 ]  Summary: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v.s. 社會建構論、建構主義 表格整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Thumbnail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本書出版於1992年,彙集了建築哲學的相關文章,分為本論、地方、建築與環境,一共四篇。並附錄1990年於東海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只可惜僅辦了一屆。從1990年至今(2017)已過了27年,當年所談論的理論於今有什麼值得省思與改進的地方呢?而建築現象學轉向後如何做為一更為
Thumbnail
本書出版於1992年,彙集了建築哲學的相關文章,分為本論、地方、建築與環境,一共四篇。並附錄1990年於東海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摘記,只可惜僅辦了一屆。從1990年至今(2017)已過了27年,當年所談論的理論於今有什麼值得省思與改進的地方呢?而建築現象學轉向後如何做為一更為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