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常常會遇到一種模糊狀態:事情來了,到底誰該負責?幫一下,還是全權接下?一次處理到底,真的是效率,還是失衡?這是一個跟「責任邊界」有關的修煉課題。
有時候,出於好意、出於效率,會選擇「不講清楚」,直接把事情處理完。但久而久之,這樣的行為卻容易讓責任界線變得模糊。別人不知道你只是幫忙一次,以為你會一直幫;你以為這是一次性的支援,但沒說明清楚,最後卻默默變成主要擔當。
責任感強的人,往往容易落入這個陷阱。他們想得是「我來做比較快」,但代價是:別人不再主動、團隊默契下降、合作變成依賴。而最終想逃離這個狀況的,不是別人,是自己。「清楚的工作界線」不是冷漠,是成熟的合作機制。
一個健康的團隊,必須清楚哪些任務由誰主導、誰支援、誰補位。這不只是為了公平,更是為了運作效率與信任基礎。當責任不明,久了就會產生猜測與不滿;當責任清楚,即使偶爾幫忙,也是出於選擇,而不是不得不。有時候,幫忙很重要,但說明「這次是幫忙」更重要。
有時候,把事做完很快,但花點時間釐清「誰該負責什麼(也就是R&R=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才是對團隊長期發展的投資。「清楚的工作界線」,不是自私,而是尊重彼此角色的表現。
高效的團隊合作,絕對不是靠一兩個人多做一點,而是每個人都在對的位置上,負責自己該做的事,才能彼此信任、互補合作。
如果你也曾經默默地把工作扛起,卻心中感到壓力,也許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多花一點時間,把責任講清楚?」「我這次幫忙,有沒有讓對方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這就是職場的修煉。
修的是邊界,也是合作的品質。
當別人在跟你釐清工作界線時,先別生氣,請先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次自己又模糊界線,沒踩好那條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