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邊界不清楚,其實是在為團隊埋下地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職場上常常會遇到一種模糊狀態:事情來了,到底誰該負責?幫一下,還是全權接下?一次處理到底,真的是效率,還是失衡?這是一個跟「責任邊界」有關的修煉課題。

有時候,出於好意、出於效率,會選擇「不講清楚」,直接把事情處理完。但久而久之,這樣的行為卻容易讓責任界線變得模糊。別人不知道你只是幫忙一次,以為你會一直幫;你以為這是一次性的支援,但沒說明清楚,最後卻默默變成主要擔當。

責任感強的人,往往容易落入這個陷阱。他們想得是「我來做比較快」,但代價是:別人不再主動、團隊默契下降、合作變成依賴。而最終想逃離這個狀況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清楚的工作界線」不是冷漠,是成熟的合作機制。

一個健康的團隊,必須清楚哪些任務由誰主導、誰支援、誰補位。這不只是為了公平,更是為了運作效率與信任基礎。當責任不明,久了就會產生猜測與不滿;當責任清楚,即使偶爾幫忙,也是出於選擇,而不是不得不。有時候,幫忙很重要,但說明「這次是幫忙」更重要。

有時候,把事做完很快,但花點時間釐清「誰該負責什麼(也就是R&R=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才是對團隊長期發展的投資。「清楚的工作界線」,不是自私,而是尊重彼此角色的表現。

高效的團隊合作,絕對不是靠一兩個人多做一點,而是每個人都在對的位置上,負責自己該做的事,才能彼此信任、互補合作。

如果你也曾經默默地把工作扛起,卻心中感到壓力,也許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多花一點時間,把責任講清楚?」「我這次幫忙,有沒有讓對方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這就是職場的修煉。

修的是邊界,也是合作的品質。

當別人在跟你釐清工作界線時,先別生氣,請先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次自己又模糊界線,沒踩好那條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8會員
111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6/29
不是超能力,也不是修圖神器,而是當一個人談起他熱愛的事物時,他的那雙眼睛就會自帶光芒。你一定也看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個例子,是前天下午
2025/06/29
不是超能力,也不是修圖神器,而是當一個人談起他熱愛的事物時,他的那雙眼睛就會自帶光芒。你一定也看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個例子,是前天下午
2025/06/29
今天,我又上了一堂「溝通課」。 每年六月是驕傲月(Pride Month),是敝公司推動DEI(多元共融)文化 的一個黃金時段。我們會規劃安排一些活動,讓這個月份不只是彩虹色的,而是有意義、有對話、有感受的。 集團在台灣有兩家公司,從去年開始,兩家公
2025/06/29
今天,我又上了一堂「溝通課」。 每年六月是驕傲月(Pride Month),是敝公司推動DEI(多元共融)文化 的一個黃金時段。我們會規劃安排一些活動,讓這個月份不只是彩虹色的,而是有意義、有對話、有感受的。 集團在台灣有兩家公司,從去年開始,兩家公
2025/06/29
隨著年紀漸漸增長,總是會對於某些議題特別有感,最近在看”大人的周末創業”,讓我開始研究起”百歲人生”,若我將來會活在那樣的世界,我必須要開始做些什麼了,因為還要活好久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活
2025/06/29
隨著年紀漸漸增長,總是會對於某些議題特別有感,最近在看”大人的周末創業”,讓我開始研究起”百歲人生”,若我將來會活在那樣的世界,我必須要開始做些什麼了,因為還要活好久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活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們公司責任制」是面試時老闆在說明工作內容時候說的。當下我表情🤨稍稍變化了一下,但那細微的變化應該是沒有被對方發現。老闆對於責任制的解讀恐怕跟法規上不太一樣,點進來聽聽瞧瞧吧→
Thumbnail
「我們公司責任制」是面試時老闆在說明工作內容時候說的。當下我表情🤨稍稍變化了一下,但那細微的變化應該是沒有被對方發現。老闆對於責任制的解讀恐怕跟法規上不太一樣,點進來聽聽瞧瞧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在組織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原先不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原創的思考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也能夠合理化地向老闆要求協助與資源。
Thumbnail
在組織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原先不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原創的思考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也能夠合理化地向老闆要求協助與資源。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Thumbnail
在職場待了一段時間的你 是否有時候或常常遇到主管交辦給你一個模糊不清的任務 當你想要細細追問時 卻發現主管會突然生氣 或是坦言告訴你這是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唸書時期的我 也遇過這樣的問題 不清楚教授的問題語意 教授也還不清楚想要你研究的方向 當時的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