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工作很多,常常會有些本來不在目前分工體制內出現的“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
組織消化工作的方式大致分成三種:
第一類的人之於他會主動舉手承擔,顯示這類的人多半心態較為強壯,較少會出現“為何我做這麼多,他做那麼少”的心理。如果他會計較這種事,那就不會主動了。
第二類的人,他會在假定大家都跟他一樣的公平原則下,接受老闆指派給他的工作,但他觀察到,第三類的人不需要像他一樣的時候,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產生比較心態,對於工作產生抗拒。
有句不是我說的話,我很贊同,大致上是這樣講的(在社群滑到的,只存在我的記憶中但沒有找到出處)
當產生比較心態時,他人不見得在天堂,而你已經深陷在地獄。
“要保有工作/生活的平衡”,“不要當社畜”,“不要慣老闆”,是大多數人會對“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所產生的衡量標準。
我建議的是,可以參考以下三個點作為思考模型去衡量(這就不是從那看來的了):
現在的歷練是為了以後可以拿出來的成績,也是為了以後有恃無恐的能力的養成。
如果聽到的當下還沒有辦法馬上做出衡量,那也可以試著跟老闆爭取一點思考時間,再以這個思考模型去判斷下一步。
若這個“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三個點都有,那好像沒有理由不欣然接受。
但若只有其中兩個點甚至只有一個點,也可以幫你做思考的權衡,藉此與老闆展開有“框架式”的討論。從他的立場與觀點,一起梳理你可能沒看到的部分,不得不做時,可以合理化的要求協助與資源。
情境1.
你對這個工作很有興趣 (Enjoyable)
你認爲這個工作對你有價值 (Valuable)
“但你無法勝任這個工作 (Capable)”
情境2.
你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Capable)
你認爲這個工作對你有價值 (Valuable)
“但你對這個工作沒有興趣 (Enjoyable)”
情境3.
你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Capable)
你對這個工作很有興趣 (Enjoyable)
“但你認爲這個工作對你沒有價值 (Valuable)”
想要談拒絕工作時,比起直接回答:「我工作已經很忙了!」,這樣可能讓人覺得你不是為了拒絕而拒絕,而是思考過了。
以正面思維 + 思考框架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持續地向上爬升。
擅於策略、行銷、設計、溝通談判與管理,職業生涯中推動過幾個從零開始的新創事業,營收小則數千萬,大則數億,具備跨國與跨產銷人發財等部門的專案經驗。
納茲達克企業、台灣百大公司PM, PO經歷,主持過海內外百人以上團隊的專案,排名App Store, Google Play №1的App,申請七國專利的產品設計。有創業、出書與贏得各大獎項紀錄,例如拿到澳洲官方贊助出國旅居。
更歷經過無數困境失敗,痛苦掙扎後找到突破點的經驗,像是:當過被屬下集體架空傳謠言的主管,被上司打壓到看心理諮商師,中年轉業處於弱勢賣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