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車陣容齊發:Model B、Model C、Luxgen n⁵、Model T/U 1. Model B:百萬內純電跨界休旅 預售時程:2025 年 Q3 正式開跑 首批交車:2025 年 Q4 售價區間:補助後約 78–88 萬元 續航里程:WLTP 約 400 公里 關鍵看點:政府認證完成,可合法上路、補助申請綠燈。 Model B 是鴻海自主 MIH 模組化平台下首款量產乘用車,它的親民定價和400 公里續航,鎖定台灣百萬內首購族市場。
2. Model C:中大型 SUV 量產加速 美規驗證:預計 2025 年底通過 NHTSA 與 EPA 零排放認證 北美量產:2026 年 Q1 於休士頓廠試生產 目標售價:美國市場約 35,000–45,000 美元 關鍵看點:通過美規驗證後,鴻海可正式從代工轉向「自有品牌+OEM」雙軌策略。 Model C(納智捷 n⁷)在台灣的口碑不錯,美規版本將挑戰國際市場,成為鴻海電動車外銷的關鍵車型。 3. Luxgen n⁵:7 人座國產電動 MPV 預售開跑:2025 年 9 月 交車時間:2025 年 12 月 定位:家庭型多功能休旅,7 人座/5 人座可選 關鍵看點:首波推出單馬達前驅,後續再推 AWD 雙馬達版。 Luxgen n⁵ 將補齊 MIH 平台在 MPV 領域的空缺,結合裕隆通路與品牌,衝刺家庭用車市場。 4. Model T/U:商用電動巴士與接駁車 Model T:12 米純電公車,已在高雄試運行 Model U:中型無障礙接駁巴士,適用機場與企業園區 外銷動態:傳與三菱 Fuso 協議進入最終階段 關鍵看點:CDMS 模式助力海外掛牌,打入右駕市場。 鴻海不只聚焦乘用車,Model T/U 的商用車布局,是另一條高毛利率、長期訂單的成長引擎。 --- 二、2025 年訂單大爆發:AI+EV 雙主軸加持 1. AI 伺服器訂單續航 與輝達(NVIDIA)合作的 AI 加速伺服器訂單,2025 年繼續翻倍成長 GB200、Grace 系列需求強勁,產能滿載至 2027 年 投資人提醒:AI 伺服器出貨「量價雙升」,將持續為鴻海注入穩定高毛利營收 2. EV 平台授權與ODM接單 MIH 平台向全球車廠輸出底盤架構,2025年首批海外平台授權案啟動 ODM 代工車型如夏普 EV、三菱 Fuso 電巴,打入歐、美、東南亞市場 投資人提醒:平台授權費+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將成為未來Recurring Revenue新來源 3. iPhone 金屬中框與部分高階模組 鴻海印度廠接獲金屬中框與AirPods模組產能訂單 與蘋果供應鏈緊密度提升,穩定鴻海傳統代工營收 投資人提醒:iPhone 產業回溫,代工業務仍為「穩定基石」。 --- 三、股價催化劑:四大關鍵時間點 催化劑 時程 對股價可能影響 Model B 預售開跑 2025 年 Q3 題材行情+預售訂單數量公告 Model C 美規驗證 2025 年底 股價重估「自有品牌出口」題材 高雄新廠投產 2025 年 Q3 量產落地,推動整體營收拐點 三菱 Fuso 合作案 2025~2026 年 商用車出口量產,長線毛利率提升 每個時間點都可能成為短線或中長線的股價催化劑,小資投資人可依此制定分批佈局策略。 --- 四、小資女孩的定投策略分享 1. 定期定額: 每月固定買入鴻海 2317 或鴻華先進 2258,平滑成本。 2. 觀察關鍵財報: 特別留意 2025 Q3、Q4 的產能貢獻、預售訂單與出口營收。 3. 逢低加碼: 若遇到題材升溫前的回檔 5–10%,採分批加碼方式,降低風險。 4. 長抱趨勢: AI+EV+先進封裝三引擎並進,是鴻海 5 年甚至 10 年級的長線機會。 --- 🌷 粉色小結語 2025 年,鴻海電動車進入從研發到量產、從內銷到外銷、從代工到平台授權的歷史性拐點。搭配 AI 伺服器訂單與先進封裝擴張,將為公司帶來多重成長動能。 對於我們這些追求「穩健+成長」的小資投資人,現在正是耐心佈局、關注里程碑發布、等待營收兌現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