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餵過那麼多貓,為什麼從沒見過任何一隻貓說話?」
「唉,你們人類無聊的煩惱太多了,和你們說話,我們會不堪負荷。」

這本書在說什麼?
故事的主角梨子,在經歷了被裁員(失業)、男朋友消失(失戀)、最愛的外婆離世(失去至親),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課題在那一瞬間都被她遇上了。想著還有兩年就滿30歲,卻在這個時候被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被迫登出一路走來符合社會期許的人生。於是在她28歲這天,她的生日願望只想原地消失。有時候,當你感到人生無望時,命運會以另一種形式帶來希望。正當她沉浸在沮喪及絕望的情緒中,一隻會說話的貓出現在她眼前。隔天一早,梨子跟這隻會說話的貓,一起來到了佛島。
-
這本書裡面,出現了三個地方,分別是蟲島、佛島、魚島。而這三個地方分別有不一樣的意思,我自己讀完之後,幫這三個地方簡單敘述如下:
- 蟲島:你必須要勞動,才有你身而為人的價值。只有勞動才能獲得自由,休息是不被允許的。
- 佛島:智慧之所在,也是指引梨子重新看待自己人生的地方。看不懂蟲島的人類,人類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選擇。
- 魚島:原始的自由,無盡的精神世界。在這裡無須追求社會地位的標籤,更注重的是人類最純粹自然的樣子。
我們漸漸習慣用外在條件來贏得他人認可
貓帶著梨子來到佛島。第一次見到佛島的雅圖先生時,雅圖讓梨子做個自我介紹,一開始梨子的回答是自己在哪間學校畢業的,得過什麼獎項,在哪間大公司工作以及在公司擔任管理階層。
我很喜歡這裡用主角自我介紹的方式,帶出我們是如何用外在標籤去定義自己的。好像只有這些外在條件才能代表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一開始就以「自己」為出發點,告訴對方「我」喜歡什麼。想想我們自己,在認識新朋友時,是怎麼介紹自己的,是不是一開始也是會說自己的職業?而我們自己要認識一個人時,是不是也會先問對方是做什麼的呢?好像我們都是先從一個人的職業及外在條件開始去認識對方,進而決定我們要怎麼與對方談話。
會讓梨子一開始自我介紹就用外在標籤定義自己也不是沒原因的。從小,父母給弟弟的關愛更多,她自己也感覺到父母是比較寵愛弟弟的。她理解到如果自己沒有一番作為,是沒有辦法獲得父母的關愛。任何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少都是會需要得到父母的愛與支持,倘若還有其他兄弟姊妹,這種渴望就會更加明顯。如果今天父母對其他手足的關心比較多,自己就會陷入要怎麼樣才可以獲得更多的愛。
梨子12歲的時候,曾獲得蟲島頂尖少年人才獎,因為這個獎項,她第一次意識到父母親對她的引以為傲,她也體認到,原來她需要做出一點什麼,才能獲得父母的認同,才能得到父母多一點的愛及關注。這也是為什麼在她開始工作以後,一路做到管理階層,在工作上只想拼命地往上爬,因為她知道,只有功成名就,只有成為優秀的人,才會有人愛、才會有人支持、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如果失敗就什麼都沒有。
無形的觀念,讓人在確認自我與探索自我之間掙扎
勞動使人自由,休息是不被允許的。這是在蟲島生活的人類面臨的真實狀況。在蟲島的人類被迫前進,是因為在蟲島這個社會,習慣用外在標籤去定義一個人的成功。人類為了在這樣的地方存活下來,就必須做的更多才能符合社會期待,才能成為這個社會讚揚的有用之人。因為這樣的風氣及規則,蟲島的人類不得不這樣生活,甚至會讓蟲島的人類以為自己終其一生別無選擇。
令人遺憾的是,舉凡像是認真用功讀書考上好學校、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與他人結婚生小孩共組家庭、有自己的房子,這些無形的觀念從小就深刻烙印在每個人心中,提醒我們長大後必須這樣生活,彷彿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套標準公式,以至於每一個人都會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待另一個人。假設你沒有這些外在標籤的包裝,假設你沒有一顆想要不斷向上爬的決心,你就是失敗的。
在認為自己必須成為優秀的人才會獲得父母認同的梨子,以及整個社會奉行的信條是你必須有所就為才有身而為人的價值,這也難怪為什麼梨子會這麼拼命的在蟲島這樣的社會極力獲取一席之地,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她遭逢被裁員及失戀的時候,會這麼的難以承受。彷彿在那一個瞬間,失去了這些等同於否定了她這個人是誰以及她過去的作為。
佛島的雅圖先生說,人會因此在確認自我和探索自我之間搖擺。確認自我是證明我是誰,探索自我則是發現我是誰。為了追求這些外在條件,為了服從社會規範的標準生活,蟲島的人類多多少少會犧牲掉一些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
蟲島的人類相信唯有無止盡的勞動才能收集到每個階段的標籤,比如幾歲要結婚,幾歲要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幾歲生小孩,幾歲要有房子,也因為不斷地想證明自己,讓人們不得不放棄探索最真實自我的可能性,放棄夢想,漸漸與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脫離。
人生總會有所阻礙,我們可以選擇如何看待
倘若有一天披在蟲島人類身上的功成名就消失了,那他們還有成功過嗎?
這本書的主角梨子一開始也是這樣子。失業了,過去在工作上的一番成就瞬間消失;失戀了,要去哪裡找一個人來步入婚姻。如果30歲是一個人收集到各種外在標籤的年紀,那麼失業又失戀的梨子,在這一刻有成功過嗎?此刻的失去,就代表過去的付出與獲得都會被否定嗎?
梨子就像是現實社會中,大部分人的縮影,急於追求每個階段的標籤勳章。為了符合社會期待,任憑情緒不斷消耗自我,把自己的情緒膨脹到最大,總認為每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如果失敗了,那我自己本身也有問題。當她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的時候,她都會去佛島找雅圖先生,透過一來一往的對話,雅圖先生的引導及開示,其實你會發現卡住自己的都是自己怎麼想,都是你自己選擇如何認知一件事情。
每一次與雅圖先生的對談,梨子自己內心的結也慢慢解開。已經發生的事情無從改變,但她選擇改變自己看待的方式,而身為讀者,彷彿也透過梨子與雅圖先生的談話而恍然大悟。那些困擾我們的,佔據我們心神的問題,只要轉個念頭,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在自尋煩惱。
—「如果我都沒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怎麼證明我在活?」
Info
書名:梨子小姐與自己相處
分類:大眾心理學/自我成長
作者:白輅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4/04/17
#梨子小姐與自己相處 #大牌出版 #遠足文化 #讀書共和國 #閱讀心得 #書評 #閱讀治癒所 #大眾心理學 #心理勵志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