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溝通要以尊重和同理心為基礎,以孩子的需要和最佳利益為目標共同努力。
一、溝通態度(方法)方面:
1.需冷靜對待衝突,先控制情緒,若情緒激烈,建議 雙方冷靜後再溝通。
2.傾聽與理解,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理解家長的擔憂,老師若工作上有難處,也可適度的表達。
3.明確找出問題,共同尋找解結方案。如調整教學方案或增加溝通頻率。
4.如衝突嚴重時,可尋求園長或管理人員調節。
二、事件處理方面:
衝突往往是事件發生後需求未被滿足而產生的矛盾或誤解。因此首要步驟是回朔事件發生的過程,充分了解家長的立場與需求。
1.事件處理需求:
事件發生後,撈屍須檢視是否已按常規處理?如有未完成的部份應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切勿忽略基本責任。
2.事件引發的心理需求:
僅處理事件或道歉,未必能解決問題,家長的情緒須被關注,特別要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視,同時也需要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包括事件是否會重演?是否會持續影響?以及對以兆成的傷害有無妥善補救。
3.加強溫暖與關懷:
衝突的產生往往意味著以上兩方面有不足,除了補足外還需要展現更多誠意,例如提供額外的資源、福利或補償,這些能緩解衝突,為未來建立更良好的溝通基礎。
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