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物品反映內心,清理外在也清理內在。》
你有多少物品呢?你的物品如何整理呢?
只要大人有在管,兒童從擁有自己的物品開始,就會分類整理,保管物品。如果兒童有自己的房間,衣物如何擺放,書本、玩具放在什麼位置,擺的狀況是否整齊,按照道理說,大人都會盯著、管著。大人有在管,兒童也配合,物品應該能夠整理得井井有條,想要找什麼東西,都能立刻找到。然而,簡單查看現實面,就會發現某些家庭的大人「管不動」小孩,孩子的房間凌亂不堪,書籍、玩具、各種物品隨意擺放,只是隨便整理,或是一點兒也不整理。
小時候不整理,長大之後也不會整理。於是,這些不整理物品的孩子長成大人、組建家庭之後,物品也是咨意擺放,毫無章法,等他們出生下一代,下一代成長之時,有樣學樣,繼續延續著凌亂的生活。
有人說:「東西雖亂,但我需要的時候,找得到就好,平日不必整理得那麼整齊。」這句話似乎有點道理,東西雖亂,但是亂中有序,自己也找得到就好。如果某人信奉這種信念,生活也過得滿意、快樂,並沒什麼問題。
然而,外在物品反映內心世界。外表臥室、書桌、書本、衣物……如何整理、如何擺放,代表著內心世界。外在凌亂,反映出內心的凌亂;反之,外在整齊,也反映出內心的有秩有序。
亂中有序是可以的,但,一直在「亂」中找「序」,總會消耗精神力。人的精神力是有限的,如果屬於自己的物品都有秩有序,需要什麼就拿得出來,一點兒也不耗費心神,是不是就能夠將心神專注到更重要的事情呢?
因此,請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清點、清理,該丟則丟,該整理就好好整理。清理外在之時,內在也會同時獲得清理。外在世界乾淨整齊,內在心靈輕鬆愉悅,這樣子的生活,不是非常愜意嗎?

AI示意圖:整齊與凌亂書桌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