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房間會用來分享自己過去閱讀與思考的過程得到的一些心得,類似於隨筆,或是可以怎麼去做的簡單原則,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基本上這些建議都是用來審視自己的,而不是用來評價他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唯有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首先,要先考慮的是,目前的情緒困擾是否需要就醫。事實上,如果今天遇到的情況過於嚴重,在沒有藥物協助的狀況是很難自己克服同時也很危險的。雖然情緒聽上去很像是獨立於肉身器官的存在,但實際是會受到生理狀況很大的影響,我記得很清楚的是以前在身心醫學科實習遇到的老師說過一句話:身心科疾病是大腦的病,嚴重的情緒疾患通常涉及生理功能的障礙而非單純的心理因素,這部分便需要藥物的治療來幫助,後續的其他處理才能更好的運作。最簡單的就醫判斷準則,是考慮嚴重度與持續時間。常見如下:
- 影響日常生活(包含工作學業等等)
- 自傷或傷人
- 自殺意念
- 與現實脫節的認知(妄想、幻覺等)
- 某些情緒異常持續時間超過兩週
有以上情況,就應該先去就醫再考慮其他調節手段。當然還有其他可能狀況,不過以目前台灣就醫的方便程度來說,其實有擔心就去就醫評估也是一個方式。
接下來,不論是沒有嚴重到需要就醫,或是就醫後已經穩定,就要開始進入自己調控情緒的階段,這部分將在後續文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