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教我的事-與焦慮共存(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體教我的事」內容將會書寫關於我的身體教我的一些事情、我如何面對,或許會有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但多數內容會是個人故事、經驗的分享,再次提醒這些都是很主觀的視角,大家可以參考,但有任何狀況都請尋求專業協助。

接續上一篇身體教我的事-焦慮告訴我(一),這篇將說明我如何跟我的焦慮共存。

如何與焦慮相關症狀共存

  1. 覺察、紀錄、書寫。
    最先開始要對於症狀保持覺察,當覺得不舒服時就紀錄下來,紀錄下來並且認出每個症狀後,就能對症下藥,我會嘗試憂鬱症時期做過的一些方法,也還是會服用藥物輔助舒緩生理上的不適。

    等適應前期的磨合期後,漸漸就能開始與情緒、認知對話,去找尋焦慮要告訴我的事情。

    沒看過憂鬱症文章可看我與我的憂鬱症-如何面對症狀(一)我與我的憂鬱症-如何面對症狀(二)

  2. 從身體放鬆開始,到練習呼吸。
    焦慮會讓我的身體各處緊繃,所以我嘗試利用我學過流動伸展(Flowing Spirals)的動作搭配道具(筋膜球、痛點球、探索巾)放鬆當下我感覺最不適的部位,但身體放鬆通常半天到一天後就會再緊繃回去,所以必須不斷重複練習放鬆筋膜、肌肉和關節。

    後來我也利用正在學的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從呼吸開始調整,因為老師曾告訴我,「當我們焦慮時身體會調整呼吸變快,而呼吸變快就會感到焦慮」,他們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調整呼吸節奏,就能緩解焦慮。

    我從老師那邊學到橫膈膜呼吸法,並每天練習大概三個月到半年,加上調整認知和生活,焦慮逐漸清晰。

    當我練習專注呼吸和我的身體,我可以得到「臨在」感,感覺自己只在那個當下,腦中紛紛亂亂的念頭和心中不斷輪迴的情緒會被稍微暫停。 我甚至從呼吸開始探索我的身體,再走到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深層的內臟系統和細胞。
  • 這一段很多名詞看不懂很正常,我之後還會寫關於流動伸展、身心平衡技法相關的文章和介紹,現在就先看我雜亂的胡言亂語即可。

    相關課程說明可至台灣身心教育學會了解。

    3. 調整認知和思維。
    上一篇寫到我的「框架」,從焦慮出現開始的書寫和覺察,我寫下很多「侵入性思維」的想法和認知,而當我有意識這些如何影響我、如何產生焦慮和其他情緒。

    我開始練習調整,認知那些框架是如何被形成、過去使用哪些行動模式,並一一去拆解和與自己對話,需要花很多時間,一方面是必須要決定是不是要解開、調整框架,一方面是做出決定後要「轉化」和「哀悼」,再來是,改變本身就需要勇氣

    我直到現在也還在調整,很多時候都必須要叮嚀自己、有意識地看見框架的存在、有意識地知道自己做出怎樣的選擇,再去找到當下自己的認知、情緒、身體、病症之間的平衡。

    4. 如何不要被外在環境干擾。
    在焦慮大爆發前我就是個高敏感人,出門在外很容易被他人影響,用「五感全開」形容一點也不誇張,所以我通勤時一定會帶耳機。另外我本來也是對情緒很敏銳的人,所以常會被他人的情緒影響。

    不過即便高敏感人如我,在行走江湖多年已經找到一些方法存活,卻沒想到焦慮被全部放大以後是如此恐怖眼睛自動開大全景偵測不安全的東西、旁人跟我的距離;鼻子會聞到所有味道,對於香水味、菸味和過度強烈的氣味感到頭暈;耳朵會聽到很多細微聲音、別人對話太大聲我會覺得不適;除卻這些,我還能感受到他人情緒、能量,這些也一樣是雷達被全開。

    要如何與這種恐怖的感覺和身體的不適感共處。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又超難做到的,回歸自己,將內在專注力放在自己。

    當然可以用道具,出門在外的話可以帶帽子、口罩、耳機,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是在離峰時間出門。而在當下開始感受不適時,閉上眼睛開始調整呼吸,盡量讓呼吸能夠放慢,將專注力放在又長又慢的呼吸上,然後想像眼睛、鼻子、耳朵的雷達被調小,可以真的想像有個開關,用意念去調整他

    如果這個方法對你沒有用處,還有一個可以嘗試看看,我們的周圍神經系統和感官神經元身體各處,多數在背後(參考下圖藍色的線條)所以當你開始調整呼吸,一邊想像圖片中的藍色線條,像是觸手的神經被收回脊椎、中軸,這完全要用想像力,但多做幾次,當你意念傳達到身體和大腦,會感覺到被打開的雷達漸漸調小。(這個方法是身心平衡技法的老師傳授的,看起來可能很困難,但只要想像力夠,做起來其實意外有效果喔!)

結語

一邊整理一邊書寫發現寫了超多內容,其實與疾病、情緒共存,很重要的還是要放慢腳步,練習覺察和放下抗拒,然後再用「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嘗試紓解不舒服

不論你選擇從身體、認知或是情緒去認識自己,都是屬於你的選擇和經驗,當你做出決定要讓自己「放鬆」、「舒服」,你就已經跨出很大一步

而且不管你是否有跟著焦慮再往下追尋、做出選擇,只要你願意花時間給自己,我相信那就已經是很棒的一件事了。

最後,如果你也有焦慮,歡迎你嘗試我試過的方法,也可以看看這本書,我的閱讀心得在此閱讀心得-《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裡面提供了二十四種方法去與焦慮共存,也詳細解說了「侵入性思維」,推薦給大家。

4會員
10內容數
社工出身,看過也陪伴他人的風風雨雨,直到自己罹患「憂鬱症」,我開始認識自己和「憂鬱症」,並從心理、情緒、身體、靈性層面去踏尋如何扎根自己、我是誰等課題。現在正在進修身心學,嘗試將學習到的一切實踐到生活中。 📮合作邀請:[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rah身心靈探險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是我條件太差嗎?為什麼即便用了交友軟體還是找不到女友?】男性在使用交友軟體的困境交友軟體中的性別差異 不知道你是否因為交友軟體,卻遲遲配對不到對象,而感到心煩焦慮呢?這個問題應該是男性比較容易遇到。 先前有女性的朋友A和我聊天,分享自己在交友軟體上所配對到的對象和經歷。 A在過去因為專注於課業與工作,未曾有過情感經驗,近期初次使用交友軟體後,覺得在上面遇到許多願意聊天認識的
Thumbnail
avatar
陪伴失敗者的人
2023-11-04
身體教我的事:睡姿是我們內在的形狀新上架的一集Podcast來聊聊「睡姿」。   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心理測驗文章「用睡姿看你的個性」,覺得很有意思,甚至頗為準確。也追蹤過的幾位物理治療師,提到身體如果有那些小毛病,往往會選擇特定的睡姿。   可見「睡姿」這件事背後大有文章,並不是單純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上去,睡得著就好,而是「生理」
Thumbnail
avatar
柚子甜剝心事
2023-08-01
用繪本教孩子如何維護「身體自主權」!《身體的界線》《奇怪的陌生人,走開!》《祕密派對》《我要學會說不》MeToo事件連環爆,原來曾經被大大小小性騷擾的女性如此之多!看到這些新聞,我第一個想法是,我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女兒,給他正確的身體自主權觀念,並且勇敢地說「不」! 這裡推薦幾本繪本,還有一本給家長們的書,希望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健全成長!
Thumbnail
avatar
小雲朵噠噠噠
2023-06-16
【5-8歲性教育】 除了教「我從哪裡來?」跟「身體界線」之外,還有各種的「人際關係」,來聊聊親情、友情跟愛情吧!關係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課,孩子可以了解各種家庭類型和成員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責任,知道社會性別不平等如何影響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以及家庭成員對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至關重要。另外,學習友誼的不同類型和友誼建立在信任、分享、尊重、同理心和團結的基礎。
Thumbnail
avatar
Monica Tsai
2023-03-10
觀影│《尋找身體》:我們的友情建築於一起被殺六名高中生在同一個班級,平時卻沒什麼交集,共通點是內在的空虛寂寞,還有被捲入的「尋找身體」活動。六人的時間停在七月五號那天,每到晚上,他們就被集合到學校教堂,幫一個被殺死的小女孩尋找身體殘塊,沒有湊齊完整的身體,「明天」就永遠不會到來。
Thumbnail
avatar
Yuni同學
2023-02-24
【兒童繪本】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第一本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性教育啟蒙書新聞上時而所聞兒童性暴力事件,許多父母在膽戰心驚的同時,也有感於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開啟性教育的話題,作者身為一名母親及婦產科醫師,也意識到及早推廣性教育才能使類似的事件得以杜絕,因此創作了這一本淺顯易懂且不分性別的繪本教材。 這本繪本先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思考身體哪個部位最重要?再慢慢帶出最重要的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01-19
那些身體上的障礙教會我們什麼?--廢慢塔羅心旅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一些身體有障礙殘疾的人士,他們有的可能是先天帶來的缺陷,有的可能是疾病或意外,而有的則是歲月帶來的老邁與退化。不可諱言地,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殘疾,每個人或老、或病,總都有機會親身遭逢到。
Thumbnail
avatar
廢慢老師
2022-11-22
改變身體的價值:我從《身體調校聖經》學到的事身體調校聖經是一本提供高效率增肌、減脂方法的書,而我想分享的是書中說的「改變身體的價值」,並且說明改變身體最重要的三件事。
Thumbnail
avatar
星期Leo的讀書會
2022-05-16
【演講後記】老師也在努力學習「如何教學生」,那身為Z世代的我們還在抱怨教育體制嗎?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avatar
馬它mata x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