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好的,我會將《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的重點內容,用更個人化、帶有你思考和感悟的語氣重新詮釋,讓它讀起來像是你自己的創作。


我從《反脆弱》中學到的時時提醒自己

最近讀了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反脆弱:從混亂中獲益》,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世界和人生有了全新的視角。以前總覺得「堅韌」就夠了,能抵抗壓力、不被擊垮就很棒。但塔雷伯提出了個更讓我驚豔的詞——反脆弱 (Antifragility)。

不只是堅韌,而是從衝擊中成長

  • 脆弱的:就像玻璃杯,一摔就碎。它們害怕波動,容不得一點意外。堅韌的:就像一塊石頭,你怎麼敲它都不會壞,但它也不會因此變得更強。它們能抵禦衝擊,但不會從中受益。反脆弱的:這才是真正讓我著迷的!反脆弱的事物不只不怕衝擊,還能從中獲益、從混亂中成長。就像傳說中的九頭蛇海德拉,你砍掉它一個頭,它反而會長出兩個新的。這不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狀態嗎?

這個概念徹底顛覆了我對「穩定」的追求。我們總想著要避開風險、追求穩定,但塔雷伯告訴我們,在充滿「黑天鵝事件」(那些極不可能發生卻影響巨大的事件)的世界裡,穩定本身就是一種脆弱。真正的強大,是能在混亂和未知中找到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強。

別再預測未來了,去擁抱不確定性吧!

塔雷伯強烈反對我們費盡心力去預測未來。說真的,誰能準確預測下一個金融危機?誰能料到會突然出現全球性疫情?這些「黑天鵝」總是出其不意。

他建議我們,與其把精力浪費在徒勞的預測上,不如學會擁抱不確定性。這不是要我們盲目樂觀,而是要接受世界的本質就是充滿隨機和波動。重點不在於怎麼避免變動,而在於我們怎麼從這些變動中「撈到好處」。多做點小實驗、多試錯,從實際行動中學習和調整,遠比坐在那裡空想或預測來得實在。

我的「槓鈴策略」思維

書中提到一個很實用的概念叫做槓鈴策略 (Barbell Strategy),這點也讓我特別有感。簡單來說,就是把絕大部分的資源(例如90%)放在極度安全、保守的地方,這樣即使遇到最壞的情況,損失也能控制在很小的範圍。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例如10%),則可以用來進行高風險、高潛在回報的嘗試。

這個策略的精髓在於,它避免了「中庸之道」。那些看起來風險不大、回報也不高的中間地帶,反而可能在遇到極端事件時,變得最脆弱。反觀槓鈴策略,無論世界怎麼變,我的主要資產都是安全的,同時又保留了從巨大波動中獲得巨大利潤的可能。這不僅可以用在投資上,我發現人生中的很多選擇也能這樣套用,例如時間分配、學習方向等等。

少做點錯事,比多做點好事更重要

塔雷伯還提倡一個有趣的「負向法 (Via Negativa)」。這意思是,很多時候,與其努力去「做對什麼」,不如專注在「避免做錯什麼」或「移除那些有害的」。比如,與其整天幻想有什麼靈丹妙藥能長生不老,不如戒掉那些對身體有害的習慣,像是抽菸、熬夜、不健康的飲食。

這讓我反思,在追求進步的路上,我們常常只想到要「增加」什麼,卻忽略了「減少」什麼同樣重要。消除那些讓你變脆弱的因素,往往能帶來更大的實質效益。

擁抱錯誤,從挫折中進化

最後,書中也強調了從錯誤中學習的重要性。誰能不犯錯呢?重點不是不犯錯,而是當我們犯錯後,能否从中吸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強。一個懂得從失敗中站起來、並因此變得更為成熟的人,遠比那些從未經歷過挫折的人更有生命力。當一個系統或一個人能在經歷壓力甚至錯誤之後,變得更為強大,那它就真正擁有了反脆弱性。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或風險管理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書。它教會我如何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甚至有點混亂的世界,不是被動地承受,而是主動地去擁抱它,並從中找到讓自己成長的機會。現在,當我面對挑戰時,我不再只求「挺過去」,而是會思考:「我能如何從這次經歷中,變得更反脆弱?」這份思維的轉變,真的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ris Yen的沙龍
80會員
81內容數
沒事就好...
Morri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1ct8L_i_A&list=WL&index=1 當我聆聽這首歌時,我能感受到那種深沉而細膩的情感。毛不易的歌聲總是帶有一種獨特的敘事感,他用最樸實的語言,唱出了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 這首歌最打動我的,是它所傳達的無私奉獻與相
2025/07/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1ct8L_i_A&list=WL&index=1 當我聆聽這首歌時,我能感受到那種深沉而細膩的情感。毛不易的歌聲總是帶有一種獨特的敘事感,他用最樸實的語言,唱出了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 這首歌最打動我的,是它所傳達的無私奉獻與相
2025/07/02
《Tiny Beautiful Things》這本書的核心重點在於: 以同理心與個人經驗面對掙扎: 雪兒·史翠德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或教條,而是透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包括失去親人、濫用藥物、婚姻失敗等,來回應讀者的痛苦和困惑。她展現了深刻的同理心,讓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 擁抱破碎與不完美:
2025/07/02
《Tiny Beautiful Things》這本書的核心重點在於: 以同理心與個人經驗面對掙扎: 雪兒·史翠德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或教條,而是透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包括失去親人、濫用藥物、婚姻失敗等,來回應讀者的痛苦和困惑。她展現了深刻的同理心,讓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 擁抱破碎與不完美:
2025/07/02
您好!看了蕭奕辰關於「憂鬱症患者的獨白」這個演講,我有一些很深刻的心得和體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G3ZvNwBRA&t=5s 對憂鬱症的重新認識 這個影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極其清晰地闡明了憂鬱症的本質。過去我們常聽到「想太多」、「抗壓
2025/07/02
您好!看了蕭奕辰關於「憂鬱症患者的獨白」這個演講,我有一些很深刻的心得和體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G3ZvNwBRA&t=5s 對憂鬱症的重新認識 這個影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極其清晰地闡明了憂鬱症的本質。過去我們常聽到「想太多」、「抗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布萊德.史託伯格所著書,內容介紹了一些書中的精彩觀點,並提及了脆弱、支持團體和社群媒體等概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布萊德.史託伯格所著書,內容介紹了一些書中的精彩觀點,並提及了脆弱、支持團體和社群媒體等概念。
Thumbnail
一段很長很長的日子裡,看似萬事不為所動,其實不斷在改變,原本以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土崩瓦解。這不是你的日常,因為這從未被允許。所以與其防範這份突如其來的毀壞,不如定期檢視自己的柔弱、不安,靜心觀察時間帶來的爪痕,比如關心關係、整頓生活,會發現適時柔弱才能更堅實你自己。
Thumbnail
一段很長很長的日子裡,看似萬事不為所動,其實不斷在改變,原本以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土崩瓦解。這不是你的日常,因為這從未被允許。所以與其防範這份突如其來的毀壞,不如定期檢視自己的柔弱、不安,靜心觀察時間帶來的爪痕,比如關心關係、整頓生活,會發現適時柔弱才能更堅實你自己。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作者探討了什麼構成了最強大的力量,並透過探討什麼是反脆弱性,並且提供了在生活中應用反脆弱的概念的方法。著重於從挑戰和變故中尋找成長的機會,並且強調擁有選擇權是發揮反脆弱性的重要條件。
Thumbnail
作者探討了什麼構成了最強大的力量,並透過探討什麼是反脆弱性,並且提供了在生活中應用反脆弱的概念的方法。著重於從挑戰和變故中尋找成長的機會,並且強調擁有選擇權是發揮反脆弱性的重要條件。
Thumbnail
想盡辦法避免談論難以啟齒的話題,卻沒想到那些話題正能解放我們。「深愛著一個人到害怕失去」、「成品不夠完善,公開會遭受批評?」都是脆弱。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今社會充滿:自卑、比較、抽離。無法展現脆弱就無法拉近親密關係,溝通和分享能摧毀自卑。。
Thumbnail
想盡辦法避免談論難以啟齒的話題,卻沒想到那些話題正能解放我們。「深愛著一個人到害怕失去」、「成品不夠完善,公開會遭受批評?」都是脆弱。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今社會充滿:自卑、比較、抽離。無法展現脆弱就無法拉近親密關係,溝通和分享能摧毀自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