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做一個懂人的管理者。
但所謂「懂人」,從來不是要你討好所有人,而是要你真正理解:「每個人的需求,都在變。」
管理者不需要三頭六臂,也不是所有願望都能當下實現。但你要有一套自己的追蹤系統,能把關鍵人物在意的事,長期記在心裡因為人的記憶有保存期限,但人的期待沒有。今天不急的,也許明天就成了眼前的地雷;現在說沒關係的,未來可能成為隱藏的不滿來源。你不需要當即處理所有事,但你不能不記得。
1. 不只是關係,更是目標的連結
最強的關係,不是靠吃幾頓飯、聊幾次天培養出來的,而是你真的理解對方要什麼。
員工希望被看見,那你給的回饋是否對得準?上司希望你解決問題,那你報告的內容是否回應了他的擔憂?
我們總說團隊有共同目標,但其實,很多時候那只是上面訂的目標,下面的人各懷心事。厲害的主管,懂得在「共同目標」與「個人利益」之間畫出交集。
一旦你能讓團隊成員明白:「達成目標=對自己也有實質好處」,那你就擁有了最大的動員力。
2.不是孤軍作戰,是關係的架構者
很多人以為關係是憑感覺經營的。但關係經營,其實是結構化思考的一部分。
你要知道哪些人對你當下的目標最重要,哪些人是你未來三個月內需要「打開關係」的資源節點。不是每個人都要深交,但你要知道,對的人要用對方法去連結。
這不只是向上管理,也包含平行協作、跨部門理解。
例如,有些人對名聲敏感,有些人對權限在意,有些人只在乎事情是否有效率地完成。你用統一方式對待他們,只會四處碰壁。
3.與其靠直覺關係,不如建立行動系統
你不用記住所有人的生日,但你要記得他們關心的議題。 你不一定要立刻答應他們的請求,但你要讓他們知道:你有在聽、有在放在心上、有在尋找對的時機回應。
管理的本質,是處理「人與目標」的關係。而真正成熟的管理者,不只是處理好關係,更是主動經營關係,並將它作為一套可預期、可推進的行動系統。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座正在變動的金字塔。你看懂變化,你就能與他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