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早講,結果比沒講還慘
當我們談論離職預告期,總說這是為了「交接順利」、「雙方都有緩衝」。
但你有沒有發現
愈提早說,情緒勒索愈多。 愈誠實溝通,責任反而愈沉。像不像一場沒有退路的忠誠測驗?
2. 制度上的「緩衝」,實務上的「綁架」
離職預告期的本意,是讓雇主有時間安排交接、讓員工能體面離開。
但實務上,常變成:
- 預告後被情緒綁架:「你怎麼現在走?」
- 責任加倍:「那這些你要弄完再走喔?」
- 資訊被斷:「不然你就別參與會議了」
預告期應該是文明,而不是圈套。
3. 老闆說的「感謝提前通知」,你信了幾分?
某次我提離職時,主管第一句是:「感謝你提前講,這樣我們才好安排。」
下一句是:「不過這專案你還是要結案喔,畢竟你最熟。」
再下一句:「欸,那可以麻煩你幫我找下一位人選嗎?」
那一刻我才懂
預告期,不是準備告別,而是你單方面要多撐的一段時期。
4.到底該提早講,還是準時告知?
這是很多人心中最兩難的問題。
- 提早講,怕被打壓、冷凍、情緒勞役
- 照法規講,又怕被說「不夠負責」、「沒職業道德」
其實不在於什麼時間點講,而是這個團隊有沒有建立「體面的分手文化」。
會讓你怕講的職場,本身就值得反思。
非官方先說,是職場智慧也是風險管理
有時和中階主管感情好,會想「先偷偷講一下」當作打預防針。
這種做法不是錯,但要小心兩件事:
- 這個主管有沒有決策權?太早透露可能讓你被預設「會走」,反而被邊緣。
- 你們的信任有沒有延伸到體制?如果主管對你很好,但對上無法保護你,你反而會卡在不上不下。
所以,如果真的想「非官方先講」,也建議搭配「自己的離職節奏規劃」和「基本盤交接盤點」一起講,讓對方知道你有責任心,也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該正式走流程。
5.給正在考慮離職的你三個建議
- 衡量交接範圍再說時程: 別太快開口說幾月底走,先盤點清楚有哪些責任、流程、轉移重點,再決定時間。
- 留下文字紀錄、明確分工: 口頭承諾都是空的,針對每項交接的工作內容與負責人留紀錄,保障彼此。
- 把「職場尊重」建立在制度,不是情分: 不要過度依賴同事情誼維持團隊運作,離職時最怕發現,原來一切感情都只是一場測試。
6.文明離職,需要制度,也需要文化
離職不是背叛。 提早講,不該是一場自我消耗。
制度能保護雙方,文化才能真正體面。
畢竟離職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事,讓離開的人好走,其實也會讓留下的人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