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工作還沒爆炸、主管也沒惡意,但你卻越來越提不起勁。
開會像在演、對話像在繞、簡報打開第一頁就開始神遊。你不是不專業,只是累了。
那種「很努力也撐不出火花」的疲乏,外人看不懂,自己也說不清。
1. 倦怠,不是軟弱,是訊號
我們這一代很擅長偽裝。
會自動接刀、會主動加班,連週末追劇都要排成行事曆。
一旦說出口「我好像有點 burn out」,還怕別人覺得我們草莓。
但其實,真正的職業韌性,從來不是無止盡的燃燒,
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補油,什麼時候該拉手煞車。
2. 當表現下滑時,你可以做什麼?
不是每次沒績效都該自責,也不是每次低潮都該轉職。
這裡有三個方向,幫你找回職場節奏感:
- 盤點現況,不急著自責
先看看你的倦怠是哪種:太久沒休息?對工作失去意義?還是只是在跑別人的賽道? - 學會用「非攻擊性語言」溝通心理狀態
像是:「最近覺得自己有點疲乏,怕影響團隊,我想調整一下節奏,專注在關鍵項目上。」 - 找回自己想前進的方式
是想升遷?想轉換跑道?還是單純需要個喘息期?別讓別人的KPI定義你的人生進度。
3. 話說回來,職涯就一定要無間斷前進嗎?
我們太習慣用升遷來換取肯定,用忙碌來證明價值。
但你有想過嗎?有時真正的自我成長,不是向前,而是暫停。
或許這一年,你不升官、不轉職,只是讓自己過得沒那麼累,
那也夠值得驕傲了。
4. 行動建議
與其等主管點出你的疲態,不如主動說明你的節奏調整。
試著讓心理健康成為工作對話的一部分,而不是禁忌。
- 如果你最近也有倦怠感,不妨留言分享你怎麼調整。
- 「你有過這樣的低潮期嗎?你又是怎麼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