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點擊收聽這次的分享,AI主持人與您一起共讀!
五點下課,我開始收拾設備和教具,他走到我身旁,顯然要問問題,與其是「該不該打擾呢」的禮貌糾結,不如說是「不曉得從何說起」的侷促不安。
我選擇放下手邊一切動作,專心面對學員:「嗨,不好意思,我在收東西,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眼前是全球頂尖企業裡,一位不到30歲,才入行4-5年就升任的專案Leader。
年輕菁英鼓起勇氣:「我覺得,我在組織裡好像一個機器人,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反正都是同樣的事、同樣的進度~」他嘆了氣。
「所以你的問題是~」我習慣主動破冰,加快雙方對焦。
但是,他還沒整理出頭緒「雖然今天又學了不少管理的方法,可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是機器人,一直是重複的專案,加了這些管理的方法就會更好嗎?」
沒想到一堂課卻打開一個久未整理的抽屜。
「謝謝你願意相信我,跟我說這些很私人的感受」我先致謝,但不想浪費時間。
「你的壓力來自內在的追尋,這是好事;你學得快,又用功,很快就來到某個位階,但你想要『不同』,你發現做很多不等於有不同。」年輕菁英緩和許多,慢慢進入自我梳理的開端。
「well~我沒有答案;每個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我有一兩個idea可以分享」他點點頭。
「第一個,挑戰其他專業項目;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有把握,績效也禁得起評核,可以主動提出申請挑戰其他項目單位,讓專業經歷『豐富、徹底』,這肯定是職涯跳板上的正向作用力。在一個圈子待得久,和專業經歷的『豐富、徹底』是兩回事。」
「第二個,當自己的專案經理;現在的你接觸的社會層面不一樣了,也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你想往哪個領域去試試? 你想達成哪些人生目標? 可以把握目前的舞台多做鍛鍊;專業人士邁向未知,都是有計畫的冒險。」
「目前,這些選項都需要一些時間和自己對話,至少,你發現自己來到一個新起點,可以有選擇。」他點點頭,多了幾分篤定。
「啊,我現在發現我最好快一點去趕高鐵,免得我太太懷疑我製造時間斷點~」我們都笑了。

我與太太,圖片來源:莊永良老師
正向紓解壓力的技術
回顧我的職場歲月,不一定常有高光時刻,但肯定曾有內心迷惘,尤其當工作已經很熟悉上手,進入學習曲線的高原現象,或是一長段時間持續處於「工作似乎做不完」的高壓狀態,我發現必須定期像個單眼相機鏡頭;zoom in專注,也得zoom out抽離,用不同角度看待眼前的人生畫面。我更發現除了要有一套做事待人的方法,也要發展一套正向紓解壓力的技術:
- 關於照顧自己→自我調適
- 關於專業角色→培養能力
- 關於前進未來→成長心態
後來擔任管理者時,我也常提醒自己「先同理,再管理;別跟一顆困惑緊繃的心,高談人生智慧大道理」,推動轉念要有具體方向和方法,輔導型的管理就是以關心轉念為主:
- 調整運作過程的認知落差
- 降減團隊成員的內在干擾
「人生最難學轉念;將職場遭遇當作有價值的經驗存摺,為將來儲蓄。」
年輕時的我也曾狠狠地問自己:「這家公司沒有不好,可是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我也曾鼓起勇氣,尋求生命裡的協助,反而更能展現於職場上。那些困惑的職場歲月,我喜歡聽黃韻玲的「答案不只一個」(1995年發行)。
「別急著說自己別無選擇,別以為世上只有對和錯;許多事的答案都不只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你能找到理由難過也一定能找到快樂…」
答案在自己心裡,成功就是讓生活變成你要的樣子。
#實戰管理教練
#最難領導是自己
#讓管理落地讓績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