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1點,我收到一則前同事傳來的私訊: 「我在公司廁所哭了20分鐘,然後若無其事地回到座位上繼續工作。我是不是很沒用?」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曾經在工作裡懷疑過自己的人。
你以為的「不夠好」,其實是他們的「容不下」
不是因為不努力才受傷, 而是你在用力活出自己時,被當成「不合群」。不是你不夠強大,而是那個空間太小,小到容不下你的真實。
你不是太敏感,你只是還保有感知力。 你不是不夠成熟,你只是沒有選擇遺忘自己。
那些熟悉的傷,從來不是一瞬間造成的
星期一早上的會議室,你鼓起勇氣提出一個想法。現場安靜得像停電一樣。
5分鐘後,坐在你對面的同事換個說法重複你剛才的話,主管立刻點頭:「不錯,這個想法很有創意。」
你笑著說:「對啊,我剛才也是這個意思。」但心裡那陣酸澀,像吃了沒熟的柿子。
你不是不會表達,只是這裡不聽你的聲音。
又或者,每次開會前你都會開始焦慮。不是因為工作內容,而是因為那個氣氛——像隨時會爆炸的地雷場。
主管一句話就能讓整個團隊閉嘴。你從週日晚上就開始睡不好,只因為週一早上又要面對那股壓迫的空氣。
你每天醒來,都要說服自己:「再撐一下就好。」 但「一下」永遠不只是一下。
你撐過了每一個不合理的時刻,卻也在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懷疑:
- 「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
- 「是不是我太玻璃心?」
- 「是不是我離開了,就代表我不夠堅強?」
但你錯了。
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太脆弱,而是你太習慣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你懷疑過的自己,其實沒有錯
職場裡最隱形的消耗,是讓你用「自我懷疑」來換取「被留下來的機會」。
你表達情緒,被說「想太多」; 你想要改變流程,被批評「愛出風頭」; 你說你累了,他們回你「這就是現實」。
你開始懷疑,開始閉嘴,開始壓抑,開始演出一個越來越不像自己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你在公司洗手間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不確定眼前這個人還喜不喜歡自己。
你不是撐不住的人。你是太會撐的人。
但撐不是解方,感覺才是。 因為你壓抑的那一切,不會消失,它們只會悄悄變成你對自己的誤解。
用語言把自己找回來
修復不是逃避,不是自憐,也不是盲目原諒。 修復,是重新選擇用什麼語言對自己說話。
語言不只是表達工具,它會形塑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當你開始把「自我責備」轉換成「自我理解」,你也開始把痛點變成重新定位的座標。
試著這樣對自己說:
「這不是我沒用,是這裡的標準不適合我。」
「不是我太安靜,是這裡只欣賞大聲的人。」
「我不需要改變自己,才值得被肯定。」
「不是我情緒太多,是這裡太不允許真實。」
你會發現,當你的語言變了,你對自己的故事也會變。 語言的轉換,其實是價值觀的重建。
修復力,是一種重新選擇的能力
當你願意療癒自己,不是因為你脆弱,而是你開始誠實。
誠實地承認:「我不想再被磨平成一個乖順的影子。」 誠實地選擇:「我不需要用痛苦來證明自己夠努力。」 誠實地告訴自己:「我不只想生存,我想生活。」
每一次離開,其實不是逃走,而是一種聲明—— 「我值得不一樣的日子,我值得有溫度的空氣。」
療癒不是終點,而是一種走法。它不一定要你放下,但它會教你: 怎麼帶著這段經歷,走向一個更清楚、更篤定的自己。
🎯 讓修復變成你自己的語言
給你三個今天就能開始的行動練習:
1. 三分鐘情緒釋放日記
不用寫得很厲害,就是很誠實。
每天睡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 今天什麼事情讓我感覺不舒服?
- 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生氣、委屈、失望...)
- 我想對今天的自己說什麼?
重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陪伴那個當下的自己。
像是:「今天主管當著大家的面說我做事太慢,我覺得很丟臉。但我想告訴自己,我不是慢,我是仔細。」
2. 語言重組練習
把內心的批評聲音,轉譯成支持自己的話。
當你發現自己在心裡罵自己時,停下來問:「如果我最好的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怎麼安慰他?」
練習轉換:
- 「我太笨了」→「我正在學習中」
- 「我不夠努力」→「我已經盡力了」
- 「我太敏感」→「我有感知力是好事」
- 「我不適合這裡」→「這裡不適合我」
語言會重新定義你的故事。
3. 設計一個象徵性的告別儀式
選一個方式,正式跟那個「一直忍耐的自己」道別。
可以是:
- 寫一封信給過去受委屈的自己
- 刪掉會讓你焦慮的工作群組通知
- 選一首歌,陪自己走過那段辛苦的時光
- 買一樣小東西,代表「新開始」
這不是放棄,而是選擇不再自我消耗。
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邊界
邊界不是築牆,而是劃線。
工作邊界
- 「我可以加班,但不能天天加班」
- 「我可以配合,但不能永遠配合」
- 「我可以被批評,但不能被羞辱」
關係邊界
- 「我可以同情你,但不能為你的情緒負責」
- 「我可以幫忙,但不能永遠當救火隊」
- 「我可以傾聽,但不能當你的情緒垃圾桶」
自我邊界
- 「我可以努力,但不能用健康換成就」
- 「我可以妥協,但不能放棄底線」
- 「我可以改進,但不能否定自己」
邊界不是自私,而是自愛。
重新定義你的「成功」
社會給的成功標準,不一定是你的標準。
傳統成功:
- 薪水越高越好
- 職位越大越好
- 加班越多越認真
- 忍耐越久越堅強
你的成功可以是:
- 下班後還有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
- 工作不會讓你在週日晚上失眠
- 你的想法被聽見和尊重
- 你可以做自己,而不用戴面具
成功不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找到真正適合你的工作環境
不是每個地方都值得你委屈求全。
觀察這些信號:
紅燈警告:
- 你的想法從來不被採納
- 你經常被當成出氣包
- 你的努力被視為理所當然
- 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綠燈信號:
- 你的貢獻被看見和肯定
- 你可以表達不同意見
- 你的成長被支持
- 你在這裡可以做自己
不要為了一份工作,丟掉整個自己。
真正的韌性,不是從不跌倒,而是每一次碎裂後,你都願意低下頭,一點一滴重新拼湊,組成一個更完整、更清醒的自己。
💬 如果這篇文章陪伴到了你
歡迎你把它分享給那個最近也在撐的人。
因為你值得不只一種活法, 而我們都值得,一起走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