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關心,不代表我不在乎
你有沒有試過,很想靠近一個人,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你想問一句:「你還好嗎?」
卻卡在心裡,不知道怎麼說才是剛剛好。
這是我經常的狀態。
不是因為我不在乎,而是因為我怕打擾、怕被忽視、怕對方根本不需要我。
所以我選擇不說。
但我知道,這種「不說」,久了,就會讓人以為我冷淡。
冷淡,從來不是我想呈現的樣子
我只是還在學習,怎樣靠近一個人,不會被誤解、不會顯得突兀。
我不是一個外向主動的人,
也不擅長那種「每天報到式」的問候方式。
但我是一個會在對話裡記得你說過的小細節,
會默默關心你發的限時,
會在你消失一段時間後,偷偷想:「你最近還好嗎?」
我靠近人的方式,可能不是熱烈的,
而是小心翼翼的、慢慢來的。
有時候,我只是怕自己不被需要
說到底,我不是怕靠近人,
我是怕我靠近的方式不被接住。
怕我伸出的手,對方根本沒看見。
怕我想說的話,在對方眼中只是多餘。
所以我常常說:「算了,等對方需要再找我吧。」
但其實心裡,有一種想連結的渴望,一直都在。
練習靠近,不只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最近,我開始刻意練習:
- 傳一則簡單的訊息,哪怕只是一句「看到你限時,好像你最近過得很棒喔」
- 說一句真誠的讚美,不用包裝、不用鋪陳
- 嘗試主動關心一個我心裡掛念很久的人
我發現,這些小小的靠近,不只讓我與對方有了溫暖的連結,
也讓我慢慢修復了過去那個「總覺得自己不被需要」的自己。
如果你也正在學習靠近他人、也曾被誤解為冷淡,
歡迎你靜靜地追蹤我的文字就好。
我們可以慢慢來,不趕時間。
「靠近一個人,不是打擾,
而是溫柔地說:如果你願意,我在這裡,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