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經羨慕過那些成功人士?彷彿輕鬆賺錢、升職機會總是跟著他們跑,而且總是看起來很輕鬆?但真的是他們命好嗎?還是他們比較會創造機會?

李承安 Eddy Li
「成功人士」其實有種共通特質
我過去曾在臺大EMBA擔任助理,也在天下雜誌任職多年,到後來創業成立企業教育活動顧問公司這十幾年,近距離接觸無數位企業主與所謂成功人士,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我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些看起來很「成功」的人,其實在生活中都有一套不自覺的「幸運行為模式」。
英國心理學家 Richard Wiseman 在他的著作《The Luck Factor》中,研究了數百位被認為「幸運」與「不幸」的人,正好提到發四大特質:
1. 懂得幫自己創造機會
這群人經常主動創造新的機會點!對全新體驗抱持開放態度,舉例來說或許是參加不同類型的聚會,哪怕是只是被朋友揪去參加一場你平常不會碰的講座,或是突破舒適圈的事情,就像我曾遇過一位助教,原本只是來參加活動,卻在活動現場認識了生命的另一半,後來一起創業、共築人生,那叫幸運嗎?更像是「參與」創造了機會。
2. 相信自己的直覺並快速行動
有些人有了點子會思前想後,但「幸運的人」往往是那種「有了好的主意,在評估風險後就去做」的類型,我也是這樣走進成立企業活動管顧公司這一行,當時只是單純認為「運動x團建」這件事情前所未見,而且只有我能做到,沒想到就此開啟了每年服務超過350家企業的企業教育品牌。
3. 樂觀思維,相信好運會不斷上門
這件事我和太太的學習最多,她不但容易知足,也總是相信自己相當幸運,就在台北找停車位也總能不費力就能找到,而她確實就是我生命中認識最幸運的人之一。
其實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心理學中著名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提到你所相信的會影響你的選擇,而選擇就會影響你的行為,最終改變結果。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等幸運降臨,而是「先成為相信自己會幸運的人」。

4. 善於從厄運中看到好的一面
我總是相信危機就是轉機,事情也永遠都有一體兩面,對我來說即便遇到空前挑戰,也能看見當中的學習與轉機,我曾經錯失一個萬人企業培訓案,當下確實覺得可惜,但也因此看見自己的不足之處,最重要的事理解那原來不是我們的賽局,反而成為後續發展企業獨特服務方案的重要轉折點。
這讓我想到過去拜讀曾任全聯總裁徐重仁先生的一本書:「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當你在失敗中也能看見學習的寶貴經歷,跌倒了也能握住一把沙再站起來,你就具備了吸引好運的能量。
透過多元探索,幫助倒滿人生三杯茶
郝旭烈郝哥總說富足的人生有三杯茶:「覺察」、「洞察」、與「觀察」,你以為有些人總是「剛好抓到時機」,其實是因為他們的三杯茶修行高,懂得發現生活中微小但重要的線索,我個人習慣透過跑步來整理思緒,常常一邊跑步、一邊冒出新點子(然後氣喘吁吁地用語音備忘錄錄下來)。
引用郝哥說的:「世界這麼大,風景這麼多,不多去看看,不多去玩玩,怎麼知道自己可以有怎麼樣的樣子?看看別人樣子,有沒有想要的樣子,才能有更多選擇,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要有好選擇,必須要有很多選擇,先展開遼闊的視野,你就能幸運的找到自己充滿熱情的工作。

企業教育活動顧問:烏班圖
認識不同圈層的人,放大人際交叉火花
幸運很多時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人際網絡中的連鎖效應」,例如我在準備創立企業團建公司之前,和身邊許多人分享這個計畫,其中一位朋友介紹了一位已經從事活動team building多年的創業家給我,後來我們一拍即合,現在他是我的人生教練兼合夥人,我們一起打造全台灣最大的企業教育活動顧問公司—烏班圖。
最後我想說幸運不是天選之人,而是你選擇的結果,是那些「願意選擇相信、行動、參與」的人。
作者

李承安 Eddy Li
廣告媒體人出身斜槓現役中華代表隊球員,過去曾主持天下雜誌、商發院等經濟論壇,擁有10年業務執行與品牌經營經驗,擅長企業活動培訓及策劃多元團隊建立課程。
生涯超過數百場次企業活動主講經驗,擅長教練式引導激勵人心,能動能靜、充滿魅力且幽默風趣,致力透過創新活動及運動式主題課程優化企業內部組織,協助聚焦核心價值與凝聚向心力。
現職
Podcast頻道 安芯上錄 主持人
烏班圖股份有限公司(樂趣灣 / 激勵運動) 共同創辦人
香港商眾星實業 執行長
中華民國美式躲避球協會 理事長
亞洲美式躲避球協會 財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