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特殊療法「三伏貼」
是透過藥物敷貼在皮膚表面的關鍵穴位上
趁著天地陽氣最盛的時節
引入陽氣刺激穴位,進而強化人體的一種方式
此方法本來用於氣喘之類的疾病
收錄於明代著作"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 下篇:
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可以看出,其實當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要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天才能貼
反而是大約十天一次就好
過去三伏貼通常用來治療鼻過敏和氣喘
但近年發現泌尿生殖系統、腸胃系統及怕冷虛弱也有幫助
只是敷貼於不同的穴位上而已
總而言之 ,重點就在於"虛寒"
其症狀表現,必然具備"怕冷、虛弱、遇到低溫時發作"等特點
在內服藥之外,這樣的方法頗有助於改善症狀
(尤其是不太願意吃藥的小朋友 或是已經吃太多藥的年長者)
*********************************************
有鑑於傳統三伏貼容易造成皮膚灼熱、留下疤痕
拜現代科技所賜
豊然的三伏貼已改用植物精油基底
性質溫和 敷貼過程不痛也不癢 輕鬆完成療程
一樣能引陽氣入體 產生溫熱感
經驗上 效果也與傳統方法相近
延續古時候的智慧 融合新時代的方法
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