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
12-14題考「字彙。」
字彙測驗的考點著重「字詞相關性」(Lexical relevance)。
高中階段的「相關性」測驗,著重考生能否掌握:
(1). 字詞本身語意,跟適合放在何種語境之中(context)
(2). 因應不同語境,同字衍生不同意義(homonyms)
(3). 字詞的同義詞、相反詞(synonyms and antonyms)
(4). 詞彙之間的集合關係(categorical relations)
簡要來說,這三題都能透過文章語句之間的「銜接性」解題:透過觀察空格前後的語句,找到解題的線索。
這些線索不外乎:
(1)、(2). 前後呼應的字詞【語境】
(3-1). 進一步解釋、相互補充語意的字詞【同義詞】
(3-2). 語氣是「反詰語氣」(however, . . .)【相反詞】
(4). 需要推論的字詞【邏輯:因果、集合關係】
尤其是結論段落,15題:開頭句是「世界咖啡廳『因此』誕生」──考點是「段落的『連貫性』」(coherence)。
以下將進一步講解題目:
解析
解析題目僅列出空格處,以及前或後一句話。如需整段文章,請參考試卷。
12
Unfortunately, it started pouring. With their plan __12__ by the rain, the two dozen participants squeezed into the living room. . . .
本題有兩個明確的提示。
一、「不幸地」(unfortunately):提示糟糕的狀況,對事態不利。
二、「下雨」(pouring, by the rain):提示「雨勢」攪局、「干擾、破壞計畫。」
因此,答案選(B) disrupted
13
They periodically stopped their conversations to switch tables so the insights and ideas might __13__ and deepen. As they moved from one table to another . . .
本題考「同義詞,」有兩個關鍵線索:
一、「換位置」(to switch tables):提示「流動」;下句則補充交換桌位的語意。
二、「從一張桌移動到另一桌」(moved from one table to another):呼應上句。
只有選項(A) circulate,有「循環」、「流動」的語意;答案選此選項。
14
This [. . .] enriched subsequent rounds of conversation. Over the course of the morning, the innovative discussion process __14__ a new form of collective effort that transformed the depth . . . of their discussion.
本題有一個主要提示,以及兩個幫助選擇的線索;如果對字彙量較沒把握的考生,有可能借助文章的提示,選擇對的答案。
■ 主要提示為 “subsequent” 【之後的】:提示「因果關係。」
僅有選項 (C) gave rise to 「造就」、「使得(後者)產生」、「造成」這個片語符合語意。
□ 次要提示引導考生選擇 “rise”這個字詞:
(1). “new” [ __14__ a new form]
(2). “transformed” [. . . that transformed the depth . . .]
這兩個字眼提示「翻新」、「變革」、「革新」的語意,與 “rise” 「興起」近意。
其他選項則沒有相關性。
15
如前面所述,考點是「理解文章脈絡」:結論斷落的開頭句:「因此,這項發明誕生……」
答案選 (D) thus
如果選項有 therefore 也能選。
答案
11. (B)
12. (B)
13. (A)
14. (C)
15. (D)
結論
本文以「字詞相關性」進行解題解析。
用這個方法,並非著重字彙量,而是強調理解既有字彙量,字句之間的「關聯性」(relevance)。
綜合測驗強調「語境,」以及文章的「銜接性與連貫性。」
透過觀察語句之間的「銜接性」──上文接下句,字詞相互呼應──可以幫助找到與挖空處相關的詞彙。
解題時,主要著眼「近義詞。」
理解文章的結構將有助於解題。
考題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