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後想做什麼啊?」這句話從我國中、高中、大學,一路被問到現在,問到我現在只要聽到前半句就想先深呼吸。
我現在是傳播系的大一升大二生,有輔財金系。
聽起來是不是很衝突?一邊是影像創作、故事說話,一邊是投資理財、數字邏輯。 有人問我:「你怎麼會這樣搭配?」 我都笑笑說:「就……主業想養活自己,副業想養活靈魂吧。」
但其實我心裡知道,這組合是來自一種不安。那種我在第四集也提過的——金錢焦慮。
▸ 現實的壓力,讓我不能不早點想
我身邊很多人還在「先讀再說」的狀態,可是我不太一樣。
我的生活開銷基本上都是自己來:房租、水電、飲食、學費…… 所以對我來說,工作不是興趣延伸,是「活得下去」的必要條件。
我會想走銀行理專這條路,不是因為我超喜歡金融(雖然我也有點興趣),而是因為我知道那份穩定薪資,能幫我在現實裡站得比較穩。但我又真的喜歡剪輯、創作。
有時候我會邊打工邊想:「到底有沒有一種生活,是不用在夢想和餓肚子中做選擇的?」
▸「現在思考太早嗎?」我也問過自己
我才升大二,有時候會懷疑,是不是想太多?
別人都還在過社團生活、享受戀愛青春,我卻已經在規劃履歷、查證照、算年薪。
可是我也沒辦法不想。
我知道自己不能仰賴爸媽太久,也知道我想要的是一種比較有底氣的自由。 能自己租房、有餘裕點一杯全糖珍奶、不用看人臉色接案子。 這些很小的事,卻是我現在心裡很大的夢。
所以我現在選擇一邊往銀行理專努力,一邊把創作當副業經營,就像我每天背多益單字的時候,腦袋還在想下一集的主題。
▸ 迷茫的不是方向,而是那個「可不可以」的心聲
其實我不是沒方向,我只是一直在懷疑:這個方向是不是走得下去?會不會中途又要轉彎?萬一我撐不下去呢?但後來我開始慢慢接受,未來從來都不是「想好才走」,而是邊走邊調整的過程。
現在的我,可能五年後會大改人生規劃,也可能會驚喜地走進某個從來沒想過的生活裡。所以我告訴自己:迷茫,不是錯;想得早,也不代表焦慮就無解。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逃避、不裝酷,然後把每個小選擇都當作在為未來鋪路。
▸ 如果你也在迷茫,那我們一樣,都在路上
我知道有些人比我更早就找到方向,也知道有些人還完全不想想未來。沒關係,我們都在自己的時間軸上生活著。
我還沒完全確定我想成為誰,但我想成為那個「願意相信自己可以再走遠一點」的人。
如果你也常常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問:「我以後到底要幹嘛?」那我想跟你說——你不是一個人。
我們都在找,我們也都還在走。
我是糰子。謝謝你今天跟我一起聊迷茫,下次我們再一起聊聊,那些走著走著就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