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四十七回 9.2.2人之生理和安全需求(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續上回)

  而關於不自私的愛常有的狀態,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例如:

  ●強調我都是為了你的情人(這樣就不必負責自己的人生,因此自己是穩態不變的)、

  ●有錯都是對方錯的另一半(這樣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整)、

  ●努力活出對方心中模樣或總是配合對方的情人(這樣感情才不會因自己而不安定)。

  諸如此類等。

  處於安全需求的愛之特色,就是穩定發展為第一,任何會破壞安定感的事物都會被排除或遺忘。

  「不自私」即是其促使安穩發展的傾向特質。

  因為兩人的「不自私」才不會有意外產生。

  例如「我們都是為了這個家」、「如果不是為了孩子」。

  此外,面對逼婚,處於安全需求追求的不自私者,也可能為了親人的期盼及自己精神的安寧而快點找人成婚,或是為了不想去承擔「不能生小孩的年齡限制」所帶來的恐懼而快點成婚。

  所以,不自私的愛還有一種追求一般人常態生活基模的傾向。

  符合社會道德的期待對於不自私的愛來說,向來都是首選。

  因有安全的需求,處於該階段者沒有太多冒險精神,容易刻意避開任何不熟悉的事物。

  比起前一個本能的階段,處於不自私階段者,雖有本能階段的衝動,卻多了踩煞車的能力,如果以消費行為舉例:前者是衝動性消費,後者則是慎重型的消費,也是實用型的消費。

  但也可能只是能用就好,長期處於相同商品的採購,損壞了也繼續修理使用。

  也很節儉又省錢,專挑便宜的買。

  但也可能專挑品質好的,不容易壞的。

  不過,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一定了。

  例如過去聽過的傾向大男人主義的發言:「男人娶妻要取賢慧」、「妻子與情婦是不同的」、「有些女人可以當情人,但有些女人可以當老婆」之類的。

  而現在女性也可以挑男人了,例如有房有車有事業的也常是首選。

  他們還會講究公平、彼此之間會協調,遇衝突時如何各退一步,求取一個平衡點,甚至以完全不爭吵為目標,可是卻沒有讓事情真正的得到解決,然後在相同的點重新爆發,連帶過去的種種一起牽扯出來,或者隱忍不爆,卻在更小的事上計較。

  從生物學來說,本能是「物競天擇」的原則,那不自私就是源於物競天擇的「互利共生」。

  只是這種「互利共生」是生物性的互利共生。

  是動物社群中,為了讓群體可以延續而選擇忽略個體需要的互利共生。

  這也是佛洛姆所稱的「不成熟的愛」──共生結合(symbiotic union):在心理上的共生結合,身體雖然各自獨立,但在心理上則以相同的情況互相依賴。

  被動形式的共生結合是屈服性的共生結合,或者如果用醫學上的術語,是被虐狂的共生結合。

  被虐狂逃避無法忍受的孤獨感和隔離感的方式,是變成另一個人的重要部份,這個人指揮他,引導他,保護他;這個人就像是他的生命,是他的氧氣。

  那個我對之屈服的人,能力被鼓吹得很大,不論他是一個人,或者是個神;他是一切,我什麼也不是——如果我能說我是什麼,我只能說我是他的一部分。

  以宗教範圍來說,受崇拜的對象稱之為偶像;就像俗世的範圍來說被虐狂式的愛之關係,其本質的結構仍是相同的,是偶像崇拜。

  這個屈服者放棄了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將自己變成某人或某種外在事物的工具,他用不著再創造生產性的活動來解決生存問題。

  主動型式的共生結合是統制,或者,用相應於心理學的詞彙來說,是虐待狂。

  有虐待狂的人逃避孤獨感和監禁感的方式,是把他人變成自己的重要部份。

  他用合併他人——那些他的崇拜者——的方式來使自己膨脹起來,來加強自己。

  虐待狂者依賴向他屈服的人,正如後者依賴他;這兩種人沒有對方都不能生活。

  他們兩者的不同,僅在於虐待狂者命令、剝削、傷害和屈辱他人,而被虐狂者被他人命令、剝削、傷害和屈辱。

  在實際生活方面,這兩種人相當不同;但在更深一層的情感意義上,他們之間的不同並不如他們的相同處那麼重要;他們的相同之處是:融合而不具有完整的人格。[228]

  經由上述,我們可以發現,這種關係類似7.4〈愛的故事與愛的實踐(表現)之本質與改變〉中我們提到思騰伯格的愛情故事理論中的不對稱故事類型,即

  (1)政府(支配):(a)獨裁(Autocratic),一方支配或者控制另一方。(b)民主(Democratic),雙方平等享有權力。

  (2)恐怖:當你恐嚇伴侶或伴侶恐嚇你時,愛情關係變得有趣。

  (3)警察(監督):你需要密切注意伴侶不越雷池;或者處於伴侶的監督下,從而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

  (4)色情:愛情是骯髒的,愛就要降低自己身份或被降低身份。

  (5)犧牲:愛就是奉獻自己或一個人把他/她自己奉獻給你。

  (6)學生─老師:愛情是一種師徒關係。

  此六種類型的愛情故事。

  這些故事類型都有不平衡的雙方,不對稱的角色狀態。

  我們在此節中所列出的關係皆有佛洛姆所言的共生結合的狀態,其關係也是不對等的。

  而且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對等,即使是人對事、人對物、人對團體、人對歷史、人對命運、人對自然等,均有種某方被貶為低等,或自貶為無能為力。

  而關於兩性之間存在權力關係的相關理論,如:

  ●資源理論(Resource Theory):兩性之間的相對權力是來自於個人的相對資源;

  ●相對的愛與需要理論(Relative Love and Need Theory):認為愛得深的人和對這感情有需要者,其權利會較低;

  ●文化背景資源論(Resources of Cultural Context Theory):文化背景資源影響戀人也影響家庭中夫妻權力的分配,因此除了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包括個人所得、教育程度、職業聲望)可以作為兩性互動或婚姻權力的資源指標,不同的「社會化型態」(即指個人學習社會規範與期望的過程)也是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nry):採用經濟學的觀點,將社會關係視為是「市場」概念的延伸,認為個人的行動是以擴張自我最大的利益為主。

  ......等,以上皆能歸屬在此「不自私」階段中。[229]

  講述共生結合的最後,佛洛姆以希特勒的例證做為該段的收場:「希特勒對人民主要是出以虐待狂的態度,但對於命運、歷史及自然界的「更高力量」則出以被虐狂的態度。他的結局——自殺於眾人的毀滅之中——與他成功的夢想同樣表現出他的特質:完全統制。」

  對於此,我們曾在7.1.2〈愛的意念的兩面性〉曾有探討。

  我們認為,這是有限視野的資訊落差所造成的後果。

  如果人有得選擇時,而且是自覺有得選擇,且又能肯定選擇的正確,向來都不會選擇合作以外的路線。

  然而,處於安全需求未能滿足的狀態,其能接收到的訊息挺多只有生理與安全兩層的訊息,對於一個人要做出所謂理性的決定,其內容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處於不自私階段者,若想做出自己所能了解並認知以外的探索,我們可以知道,那是一種需要勇氣的決定。

  但是,即使不自私之愛,它仍是一種愛的過程,它是一種未成熟的愛,但對許多人來說,它是進入穩定關係的入口,也是婚姻關係的開始。

  它脫離了本能之愛的衝動即逝、轉瞬即消的愛之洪流,是為了一段關係中更穩定發展而前進的深耕時期。

  互惠利他是我們脫離孤獨的野性動物,成為社會性動物的起點。

  正如《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所提到的:「強烈的互惠行為和社會凝聚的基本機制有關,而且是一種更基本的社會機制,使我們的祖先能夠凝聚成一個有分工機能的群體。讓我們身為社會性的動物的核心因素,可能就是這個。」[230]

 

[注釋]=================

[228]埃裡西.佛洛姆(Erich Fromm).孟祥森譯.愛的藝術(M).臺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08.p35-p37

[229]彭懷真.婚姻與家庭=Marriage & fanily(M).四版.臺北市:巨流.2009.08.p29-p33

[230]布侃南(MarkBuchanan).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M).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2007.06.p17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將痛苦、執著與命運,鍛成意識的自由與選擇的主權。
17會員
280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08
處於人之生理層次的感受,是一種時常無能為力,也時常要面對意外刺激的感受,且又時常處於不知所措的狀態。 故而,人之生理的層次為追求讓系統穩定運作,免去更多干擾與造成異動的刺激,方有安全需要的產生。
Thumbnail
2025/07/08
處於人之生理層次的感受,是一種時常無能為力,也時常要面對意外刺激的感受,且又時常處於不知所措的狀態。 故而,人之生理的層次為追求讓系統穩定運作,免去更多干擾與造成異動的刺激,方有安全需要的產生。
Thumbnail
2025/07/07
「本能之愛」。是一種只依賴天生直覺或天生衝動去愛的動物之愛。 動物之愛可以很溫馨,也可以很粗暴,也可以很混亂,也可以很激烈又刺激,亦可以是因性吸引或性魅力便交纏在一起的感官之愛。 它可以很美,也可以很醜陋。 它是我們的社會對其評價最極端兩面的愛。
Thumbnail
2025/07/07
「本能之愛」。是一種只依賴天生直覺或天生衝動去愛的動物之愛。 動物之愛可以很溫馨,也可以很粗暴,也可以很混亂,也可以很激烈又刺激,亦可以是因性吸引或性魅力便交纏在一起的感官之愛。 它可以很美,也可以很醜陋。 它是我們的社會對其評價最極端兩面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愛到底是甚麼?最近在Dcard有一位男性網友發了一則訊息”男友幫妳做過8件以上是真愛”的短文,許多網友看完之後也發表很多不同的意見,我看完的想法就是同一事件各自表述。從網友的回應,可以看出已婚身分和未婚身分的回
Thumbnail
愛到底是甚麼?最近在Dcard有一位男性網友發了一則訊息”男友幫妳做過8件以上是真愛”的短文,許多網友看完之後也發表很多不同的意見,我看完的想法就是同一事件各自表述。從網友的回應,可以看出已婚身分和未婚身分的回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長久的愛情不是要自己不停心砰砰亂跳就好,而是對方是否愛自己,讓自己安心,能夠長時間對方都會照顧自己,有自己的心。 不過感性人卻不會這樣想,只要有心動感覺就好,而對其它事情視而不見。 這就是最好的感情;雙方都主動為對方設想,我們要的就是這種對象;所以感性人永遠無法有好感情就是這個原因,她們只著
Thumbnail
長久的愛情不是要自己不停心砰砰亂跳就好,而是對方是否愛自己,讓自己安心,能夠長時間對方都會照顧自己,有自己的心。 不過感性人卻不會這樣想,只要有心動感覺就好,而對其它事情視而不見。 這就是最好的感情;雙方都主動為對方設想,我們要的就是這種對象;所以感性人永遠無法有好感情就是這個原因,她們只著
Thumbnail
堅持自己對她純粹的愛!
Thumbnail
堅持自己對她純粹的愛!
Thumbnail
愛情教人癡迷、令人心醉;之後呢?多是自傷或彼此傷害了!
Thumbnail
愛情教人癡迷、令人心醉;之後呢?多是自傷或彼此傷害了!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