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溫柔的創作引導法,為情緒留下一點痕跡
有時候,我們想拼貼,不是為了完成什麼作品。
而是為了,把某個情緒或經歷,靜靜地放在紙上。
這篇文章想分享一套我日常使用的「拼貼創作引導法」,結合圖像、提問與書寫,讓創作不只是視覺美感,也成為一種生活中的自我陪伴練習。
✧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
這不是心理治療,也不需要任何專業背景。
它是一套我在自己創作與陪伴過程中逐漸整理出來的方式:
- ✅ 你不需要會畫畫
- ✅ 不需要寫得很漂亮
- ✅ 你只需要一張底紙、幾張圖、一點空白,以及一個願意慢慢靠近自己的心情
這樣的練習,靈感來自晨間書寫、視覺筆記、敘事書寫與情緒覺察,但整體是開放式的,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來完成。
🌤 一個我常用的流程:晨光練習簿
我將這套創作步驟取名為「晨光練習簿」,就像晨光照進屋內,也照見自己的心情
🪞五個創作步驟:
- ☑ 直覺選圖:選出此刻吸引你的素材
- ☑ 自由拼貼:不預設目標,自由貼出你想說的樣子
- ☑ 凝視觀察:看看畫面裡,哪一塊讓你停留最久
- ☑ 書寫命名:寫下一句話、命名、或寫給自己的短句
- ☑ 自由延伸:你可以繼續寫信、做標籤,也可以就停在這裡
你可以整套都做,也可以只做一個步驟。
📍 四個溫柔提問角度,讓創作更有感
這些提問方式沒有對錯,只是讓你創作時更容易靠近自己的情緒與故事:
- 感覺層:這像什麼情緒?
→「你看到這張拼貼時,第一個聯想到的感覺是什麼?」 - 意象層:畫面在說什麼?
→「哪個圖案或語錄像是在對你說話?」 - 故事層:它讓你想到什麼記憶?
→「這讓你想到生活中哪段經歷?」 - 價值層:它代表什麼對你重要的東西?
→「這個畫面提醒了你什麼價值或信念?」
🧭 四種情緒閱讀引導卡
每月主題中,我會搭配不同的引導卡設計,讓你更容易進入閱讀情緒的狀態:
1. 悄悄話 Whisper
適合:有話想說卻說不清時
提問:哪個圖案最像現在的你?如果它是一首詩,會寫什麼?
2. 靜日誌 Quiet Notes
適合:想整理情緒、安靜陪自己時
提問:看著這張拼貼,有什麼片段浮現?這帶來什麼感受?
3. 時光標籤 Time Tag
適合:想記錄一段生活記憶時
提問:哪一角讓你聯想到什麼過去的經驗?這段經驗給你什麼啟發?
4. 未寄信 Unsended Letters
適合:想對某人或過去的自己說話時
提問:如果拼貼是一封信,你會寫給誰?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 使用案例分享
📝 案例一|靜日誌 × 疲累情緒的覺察
創作者珊珊拼貼了一整排夕陽與水面的圖。她說:「這是我最近內在的一種疲累,有點安靜、有點放棄。」
在靜日誌的提問下,她寫下:「我其實很想休息,雖然表面沒事,但內心一直好累。」 她把這份拼貼貼在日記裡,每次看到都提醒自己:可以慢一點沒關係。
💌 案例二|未寄信 × 給過去的自己
一位媽媽級創作者,貼了蝴蝶與花朵,然後寫下:「這張拼貼是送給15歲的自己,我想對她說:你已經很勇敢了,真的不用一直逞強。」
她說,這是她第一次願意溫柔地對自己說謝謝,也在那張紙上,好像放下了一些過去。
🤔 FAQ|常見問題
Q1:這是心理治療嗎?
不是喔,這是一種創作式的陪伴方法,沒有心理治療功能,也不涉及任何診斷。它只是透過創作與提問,幫助你與自己靠近。
Q2:我不會畫畫,也沒學過藝術,可以做嗎?
完全可以。這套方法適合任何人,特別是喜歡拼貼、手帳或圖像創作的人。不需要任何技巧,只需要一張紙和一點時間。
Q3:需要照著流程做完嗎?
不用。你可以只做直覺選圖、只寫一句話,或什麼都不寫。這是一套開放的練習方式,你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 你可以怎麼開始?
- 👉 免費下載每月主題素材:
- 👉 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引導與素材的體驗盒,這裡有說明:
🌿結語
有些話不好說,有些情緒說不清,但我們可以先貼一張圖,寫一句話。
這不是為了創作作品,而是為了留下一點痕跡——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走過,也曾經努力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