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生不養?別讓一句話抹煞了育兒的努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Threads上的一則貼文引起了熱議,內容是關於孩子在便利商店哭鬧被PO上網公審,甚至有人留言「不會養,就不要生」。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言論,心裡百感交集。

我完全理解,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失控哭鬧時,那種此起彼落的聲響確實會讓人感到不悅,甚至有些被打擾。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孩子的高分貝,大家也都有權利享受一個寧靜的環境。我也曾經在餐廳遇到孩子情緒失控,服務生前來關切的窘境,那真的是手足無措又尷尬。

raw-image

當孩子哭鬧時,爸媽們的心情與困境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希望孩子在外面大吵大鬧。在孩子哭鬧當下,我們能哄的都哄了、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從安撫、分散注意力,到低聲溝通,甚至最後抱離現場,為的就是盡力不打擾到其他人。我們也很清楚,孩子在外面哭鬧會引起側目,那種無形的壓力其實非常巨大。

然而,孩子的情緒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的哭鬧,有時候是表達需求,有時候是學習挫折,有時候單純只是因為想睡覺、肚子餓。他們還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適應外界的刺激。這些都需要時間、耐心和理解,而不是一蹴可幾的。

給非父母的你: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批判

對於沒有孩子的你,或許很難想像孩子哭鬧的各種原因。也許你覺得父母應該把孩子「管好」,甚至「管不好就不要生、不要帶出門」。我完全尊重你的感受。但在下一次看到孩子哭鬧時,能否試著多一份理解呢?

  • 想想看,這對父母可能已經很努力了。 他們可能已經精疲力竭,或者正在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處理。
  • 孩子不是故意的。 他們的大腦還在發展,情緒控管能力還不成熟。
  • 公共場所本來就是多元的。 不同的聲音和情境本來就可能發生。

育兒的環境,的確可以更友善一些,多一點互相包容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公審。

給父母們:我們並不孤單,但仍需努力

對於所有正在育兒路上奮鬥的父母們,我想說:你們並不孤單!遇到孩子哭鬧、被旁人側目,甚至被批評指教,都是育兒的必經之路。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學習與成長,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情緒關卡。

當然,我們也必須體諒其他人的感受。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可以:

  • 試著帶孩子離開現場: 如果環境允許,暫時將孩子帶到比較安靜的地方安撫。
  • 簡短地向周遭的人致意: 簡單一句「不好意思,孩子情緒比較大」也能表達歉意。
  • 平靜地處理我們的焦慮會影響孩子,盡量保持冷靜去處理孩子的情緒

創造更包容的社會:多點理解,少點公審

「不會養,就不要生」這句話,聽來令人心寒。它不僅抹煞了父母們在育兒路上的所有努力,也反映了社會對育兒環境的不友善。

一個友善的社會,應該是能容納不同群體、不同聲音的。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的成長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支持和理解。與其將孩子在公共場合的失控表現PO上網公審,不如多一點的體諒和包容。或許一句「爸媽辛苦了」,或是一個理解的眼神,就能讓疲憊的父母們感到一絲溫暖。

此外,也有些人會點出3C育兒的父母很多,但有時這也是不友善的育兒環境所導致的結果。當社會對幼兒哭鬧的容忍度不高,公共場所又缺乏足夠的親子友善設施時,3C產品往往成為了父母在不得已情況下的權宜之計。這也提醒我們,創造一個更友善的育兒環境,不僅是對孩子成長的助力,也能減少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無助與壓力,進而減少對3C產品的過度依賴。期待我們的社會能更加理解育兒的艱辛,並提供更多實質的支持。

你覺得呢?我們該如何讓這個社會對育兒更友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7會員
56內容數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Hello!我是嘉琪醫師,這裡是我寫寫衛教文章、念書心得、小說、旅遊筆記、…等等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不過我的更新速度很慢,因為我的本業是二寶的媽 :)
2025/07/03
今年金曲獎上,李竺芯以她獨特的「法式台語」封后,不僅讓許多人驚艷,也引起了廣泛討論。這種將法文語調融入台語的表現方式,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卻又充滿了魅力。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們,也經常會用一種「奇怪」的聲調講中文,像是模仿英文一樣。
2025/07/03
今年金曲獎上,李竺芯以她獨特的「法式台語」封后,不僅讓許多人驚艷,也引起了廣泛討論。這種將法文語調融入台語的表現方式,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卻又充滿了魅力。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們,也經常會用一種「奇怪」的聲調講中文,像是模仿英文一樣。
2025/06/30
當小生命降臨,喜悅之餘,隨之而來的育兒挑戰也讓許多新手爸媽傷透腦筋,其中最讓人糾結的莫過於「誰來帶孩子?」這個問題了。如果撇除自己或阿公阿嬤帶,雙薪家庭的爸媽不外乎是保姆和托嬰中心兩種主要選擇,兩者各有優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最終的選擇。
2025/06/30
當小生命降臨,喜悅之餘,隨之而來的育兒挑戰也讓許多新手爸媽傷透腦筋,其中最讓人糾結的莫過於「誰來帶孩子?」這個問題了。如果撇除自己或阿公阿嬤帶,雙薪家庭的爸媽不外乎是保姆和托嬰中心兩種主要選擇,兩者各有優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最終的選擇。
2025/06/18
最近在 Threads 上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小小孩到底應不應該帶出國,這個議題真的很有趣。有些人覺得小孩太小根本記不住,出去玩只是找罪受;但也有人認為,親子時光無價,即便孩子不記得,過程中的點滴還是美好的。當然也有些人反應小孩帶上飛機哭鬧,影響到他人…等等。 對我來說,我的答案始終是:會!
2025/06/18
最近在 Threads 上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小小孩到底應不應該帶出國,這個議題真的很有趣。有些人覺得小孩太小根本記不住,出去玩只是找罪受;但也有人認為,親子時光無價,即便孩子不記得,過程中的點滴還是美好的。當然也有些人反應小孩帶上飛機哭鬧,影響到他人…等等。 對我來說,我的答案始終是: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