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缺水,是在慢性蒸發:真正補水,關鍵在電解質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夏季補水與礦物質平衡指南

你不是缺水,是在慢性蒸發:真正補水,關鍵在電解質

你不是缺水,是在慢性蒸發:真正補水,關鍵在電解質


我一天喝三罐水瓶、還用APP打卡提醒喝水,結果呢?照樣累、照樣爆氣、照樣小腿半夜抽到醒。

所以我懷疑一件事:我到底是「人」還是會漏水的水壺?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
明明每天喝2000c.c.的水,還是覺得乾、累、煩,甚至動不動就心浮氣躁、腳抽筋。
別再怪天氣熱了,也別再以為自己「喝太少」,

你可能是——體內電解質失衡、水進不了細胞,整個人都「蒸發」了。

raw-image


💧那什麼才叫「好的電解水」?不是鹽巴加自來水這麼簡單!

市面上很多人說的「電解水」,其實只是加了微量鹽分或鹼性水質,但真正的有效補水配方,應該包含以下幾個元素:

  1. 鉀(K)幫助細胞吸水、維持血壓穩定、防止抽筋與心律不整
  2. 鎂(Mg)穩定神經系統、幫助肌肉放鬆、提升細胞代謝力
  3. 鈉(Na)維持體液平衡與神經傳導,防止脫水與疲勞
  4. 葡萄糖 or 檸檬酸鹽幫助礦物質進入細胞(電解質的「門票」)
  5. pH平衡(非過度鹼性)避免腸胃不適,維持吸收效率

✅ 所以不是隨便加點鹽就叫電解水,重點是「比例正確+吸收效率」

👉 好的補水,應該讓你感覺:「喝完不只是解渴,而是身體有電了!」

🧠 情緒不穩不是玻璃心,是你缺「鎂」

「  鎂是另外一種營養素,像鈣一樣,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只要稍有缺乏,就會變得暴躁易怒、緊張、對聲音敏感、衝動、憂慮、惹是生非。⋯⋯」—引用《吃的營養科學觀》第193頁


營養補充知識:

鎂是穩定中樞神經、幫助放鬆的重要礦物質,參與300多種酵素反應,尤其在調節壓力反應與睡眠品質上扮演核心角色。

現代人壓力大、愛喝咖啡、吃精緻食物,這些都會加速鎂的流失。

👉 所以不是你「脾氣暴躁」,而是你神經沒電

raw-image


🧍‍♀️ 我自己的實際故事:

我自己是個很自律的上班族,每天喝滿2000c.c.,還自豪自己不喝含糖飲料,走到哪都帶保溫瓶。

回到家我也會固定的踏上跑步機運動,出汗喝水。但每到下午和晚上,我還是容易昏昏沉沉、容易不耐煩,然後肩頸跟還是常常很緊繃,有時候還會夢中小腿抽筋。

夏天到了我以為自己中暑、氣虛、壓力太大,結果來參加我們的營養讀書會後才發現…

原來「鉀跟鎂」都偏低,水根本沒進到細胞裡。
開始補充 XS 能量飲+鈣鎂 D 不到一週,身體真的有很明顯地感覺

「我以前只會喝水,現在我會讓水喝進細胞裡!」

📉 為什麼你吃菜還是缺鎂?

「在一項實驗中,受測者吃的是典型美式食物,白麵包、精輾的米食、通心麵、義大利麵、糖果、果醬、西點、及不具刺激性的飲料,就已經出現缺乏鎂的症狀。即使吃完全未精緻的食物,每一千卡路里約含一百毫克的鎂,其中半數無法吸收。」─引用《吃的營養科學觀》第198頁


營養補充知識:

其實鎂主要來自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但精製、烹煮、加熱會破壞鎂含量;加上人體吸收率本來就不高。(吃菜都要煮過,吃生菜又容易胃寒拉肚子),而且高壓力、吃甜食、喝酒、腸胃功能差,也會讓你「邊吃邊流失」。

👉 所以你可能不是吃不夠,而是「吸收不了 + 消耗太快」。

raw-image


💦 鈉鉀不平衡,水喝再多也沒用

「我們由食鹽,即氯化鈉中所獲得氯及鈉已經足夠。鉀的存在則非常普遍,蔬菜、水果、完整的穀類、核果及肉類等都含有鉀。  鈉和鉀必須彼此均衡。過多的鈉會使原本不足的鉀隨尿液流失,反之亦然」─引用《吃的營養科學觀》第212頁


營養補充知識:

鉀是細胞內液的主力,鈉是細胞外液的主力,兩者像門神一樣控制「水怎麼進出細胞」。

鉀不夠,水就進不去;鈉過多,鉀又會被排出。現代人吃太鹹、菜吃太少,喝再多水也只是「外面補、裡面乾」。

👉 關鍵不是水喝多少,而是「鉀有沒有跟著補」。

raw-image


🔥 夏天狂灌水?你可能越喝越虛

「氣候酷熱時,每餐都應該吃加鹽的食物。⋯⋯喝越多的水,情況反而會越惡化。」—引用《吃的營養科學觀》第213頁


營養補充知識:

流汗時除了水,還會大量流失電解質(尤其是鈉與鉀)。如果只補水,會稀釋血液鹽分,造成低血鈉、疲倦、甚至意識混亂。所以很多老人家都會在沙士裡面加鹽、喝舒跑、甚至我還有喝過加鹽的舒跑?!!但其實運動員都知道,補電解質才是正解。

👉 夏天「只喝水」是不夠的,要記得補鹽、補礦物質,才是真的救命水。


🫀 缺鉀缺鎂,心臟會罷工

「鉀對於能量的產生有重要的作用,即使短時間缺乏鉀或鎂,也會使心臟停止跳動,引發心臟病致死。 冠狀肌肉缺乏鉀,很可能是人類因心臟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引用《吃的營養科學觀》第219頁


營養補充知識:

鉀控制心臟跳動的電訊號,鎂則幫助肌肉放鬆。當你補水卻不補鉀鎂,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

尤其是高壓族群、老人、愛喝咖啡或常熬夜的人,更容易出問題。

👉 補鎂+補鉀,不只是防抽筋,是防「斷電」!

raw-image


✅ 夏天補水 3 步驟(喝進細胞才算數)

1 起床先喝「檸檬鹽水」

  • 300ml溫水+半顆檸檬+1/8小匙天然海鹽
  • 幫助腸胃開機,補點鈉+平衡體液環境

2 午後來一瓶:XS 能量飲 + 鈣鎂D

推薦補法:

  • ✅ XS 能量飲(含鉀+鎂+B群,提神不心悸)
  • ✅ 紐崔萊 鈣鎂 D(穩定神經+高吸收率鎂)

3 穴道加分:太衝+湧泉(讓水氣走對路)

  • 太衝穴:通肝解鬱,舒緩氣滯水腫
  • 湧泉穴:腎經首穴,幫助水分代謝與穩氣
raw-image


💬 營養金句

你以為你在補水,其實你在稀釋氣力; 你忘了加鉀和鎂,水只是個客人,不是隊友。

📣 加入我們|營養讀書會

你不知道自己是缺鉀?缺鎂?還是水根本喝錯了?

來營養讀書會,我們一起探討營養與生活,我們幫你分析生活習慣,
找出真正該補的關鍵。


👉 點我加入 LINE 社群 知道更多實體讀書會的時間

別再當水喝王,當個「喝對水、補對營養」的行動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積月累研究室
77會員
92內容數
**日積月累研究室**是一個探索習慣力量的部落格作品集,從健康、成長到工作效率,分享易行的小習慣,幫助讀者逐步拼湊出理想生活。透過實用建議和真實故事,我們相信每一小步都能讓生活向著理想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水分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關鍵元素,對運動員尤其重要。本文探討了水分的重要性,包括脫水和低鈉血癥的影響,並提供運動前、中、後的補水策略。掌握正確的補水方法可以有效預防脫水,提升運動表現,減少健康風險。文章亦詳述瞭如何計算出汗率,以制定個性化的補水計畫,確保運動過程中水分的充足供應。
Thumbnail
水分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關鍵元素,對運動員尤其重要。本文探討了水分的重要性,包括脫水和低鈉血癥的影響,並提供運動前、中、後的補水策略。掌握正確的補水方法可以有效預防脫水,提升運動表現,減少健康風險。文章亦詳述瞭如何計算出汗率,以制定個性化的補水計畫,確保運動過程中水分的充足供應。
Thumbnail
在炎熱的夏季,除了使用各種消暑道具,我們還可以從內心與自然中找到解熱的靈感。
Thumbnail
在炎熱的夏季,除了使用各種消暑道具,我們還可以從內心與自然中找到解熱的靈感。
Thumbnail
夏天炎熱濕氣重,大家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排毒,進而更不舒服。只要掌握以下方法,夏天泡湯不僅可以放鬆身心,更能消除暑氣、排濕、治冬病!
Thumbnail
夏天炎熱濕氣重,大家往往只想待在冷氣房內,卻造成身體難以發汗排毒,進而更不舒服。只要掌握以下方法,夏天泡湯不僅可以放鬆身心,更能消除暑氣、排濕、治冬病!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