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教師們的邀請,7/10阿東與新竹的國中教師社群分享,主題是「台語發展趨勢佮學校課程發展」!
第二部分,帶領教師們思考,一周一堂的台語課,除了課本,還可以有哪些東西作為教材延伸,適時運用台語課外書籍、教學影片、趣味影音、歌曲等等,來做為課程設計,或是補充。再次傳達一個概念:台語不是大考考科,是個劣勢,學生家長可能不重視;但同時也是個優勢,課程不需受到課本的框架束縛,不用拘泥於課本進度。可適學生程度狀況、需求、時事、教師專業等,做課程設計變化。
第三部分,則是思考台語課以外的時間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分享「語言正常化」的想法,讓台語可以正常地活在任何領域和角落!在其他學科,我們也可以試著融入台語,或是該學科和台語的連結是什麼,例如:用台語來唸將進酒會如何(台語不完全等於當時語言)、用台語念元素週期表、熱傳導可以大致對應台語哪個動詞、百年前的數學台語課本、從台語諺語來認識台灣歷史、從台語地名來連結地理、用台語講生物、百年前的台語醫療相關書籍等。

也許先不急著全台語來上這些學科,可以連結部份知識點開始。因為,思考一下,華語在台灣普遍還不到百年,那麼過去台灣是如何傳播這些知識呢?
除了學科,其實在師生日常互動,或是上課(無論什麼課)也可以用台語,摻雜詞彙句子都好,是要讓師生們有機會接觸,而且感受;還有學校大型活動,運動會和畢業典禮,一定只能用華語嗎,可以試試台語致詞和運動員宣誓嗎?希望打破「在學校/公眾場合比較適合講華語」的刻板印象。
或是在午餐時間或是打掃時間,偶爾全校廣播台語歌,讓學生聽聽不一樣的台語歌(或其他本土語言),從欣賞多元音樂開始,那感覺也不錯啊!
每每準備研習分享,我都在重新思索我的「理路」,並思索或反省自身課程設計。
歡迎各大學校、單位邀約阿東分享!
目前我可以分享的主題有:
- 台語發展趨勢
- 台語教材素材和發想
- 我的課程設計
- 台語課下課了後會當創啥
- 台語資訊科技
- 語言捙跋反(我寫的配套教材)
- 節日主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