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閒逛時,突然有一本書《在蘋果,我們以簡單為主》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一本由前蘋果工程師朴志秀(박지수)撰寫的書,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描寫蘋果如何在內部徹底實踐「簡單」這件事。不是從產品、設計或品牌的外部觀察出發,而是從每天的會議現場、跨部門合作、個人習慣與組織文化中,去拆解「簡單」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談「簡單」這麼難?
「簡單比複雜更難。
如果要整理自己的想法、做得很簡單,
就需要非常努力,但這是值得的。
一旦達到簡單,就可以移山。」
—史蒂芬·賈伯斯
這是寫在序言中的一段話,也像是在為整本書定調。
「簡單」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被當作工作準則落實在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上。讀著讀著,我開始反問自己:我們常說要讓事情更簡單,但到底有多少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怎麼做?
是什麼讓簡單這件事變得那麼難?而蘋果,又是怎麼做到的?
當「簡單」變成一種文化
這本書非常有趣且直白,讀起來很輕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簡單」並不是某個部門的責任,也不是設計團隊的專利,而是深植於整間公司的運作方式中。從組織結構到人才養成,從溝通流程到簡報規則,每一個環節都在為「簡單」這件事服務。
我將書中內容整理為三個關鍵層面,試著從這三個角度,理解蘋果是如何讓「簡單」這件事真正落地的:

- 企業文化—制度與組織如何為簡單創造環境
- 員工個人—每位員工如何把簡單內化為行動準則
- 會議與簡報—資訊如何在溝通過程中被聚焦與精煉
企業文化:從制度開始的簡單信仰
在蘋果,「簡單」不是某種風格,而是一種從上到下滲透在制度與文化裡的選擇。能讓它真正落地的關鍵,來自以下這四個企業文化的設計:

1. 採用職能式組織,讓專業成為推動創新的根
蘋果不是按照產品線來劃分部門,而是依照設計、工程、行銷等專業職能來組織團隊。這樣的設計讓各部門能夠共享知識與經驗,也更容易產生跨產品線的創新。例如筆電上遇到的問題,手機團隊可能早已處理過。
這種架構有助於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每個職能團隊能更專注地深耕專業。
2. 設計主導決策,明確劃分甲乙角色
在蘋果,設計部門是「甲方」,工程部門則是「乙方」。工程的任務不是修改設計、設限,而是負責實現設計的具體方式。這種上下游關係的明確劃分,使每個部門在合作時都能清楚界定責任與任務範圍,避免反覆拉扯、決策卡關的情況發生。
為了配合這樣的分工,工程部門在每次簡報或會議前,通常都會投入大量時間預演與準備。像是為了一場短短 30 分鐘的高層會議,背後可能需要花上四到五小時討論細節、模擬可能提問,讓問題在進入決策流程前就已經被梳理得非常清楚。
3. 拒絕藉口文化,沒有「不可能」這回事
在蘋果,有幾句話是禁語:我不知道、我做不到、不可能。即使當下沒有解法,也要說得出目前狀況與可行方向。「沒有藉口,只有辦法」是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態度。這種文化讓整體運作速度更快,也讓每個人都不斷強化自己的判斷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這件事情好做,我為什麼要雇你來做這件事。」
4. 鼓勵爭論與挑戰,在衝突中淬鍊簡單方案
蘋果的會議文化容許質疑與挑戰,甚至可以說「爭論」是團隊運作的一部分。當你在簡報中出現一點破綻,就可能被現場提問;而如果你沒有被提問,反而表示你的內容可能不夠重要。
質疑彼此的邏輯與假設,是為了推進討論、找出真正簡單有效的方案。沒人可以倖免,也沒人能躲避,因為簡單的答案往往是在挑戰與衝突中逐步被打磨出來的。
員工個人:讓簡單成為一種職業信仰
蘋果的簡單文化,不只靠制度推動,更靠每個人日常的思考方式與行為選擇。這裡的員工不只是執行任務,而是主動讓複雜的事變簡單的人。從書中描寫的工作日常,我歸納出四個他們共同的工作特質:

1. 追求卓越:壓得住同事,也能挑戰上司
在蘋果,追求卓越是一種基本態度。不是以和為貴、息事寧人,而是希望彼此都把事情做到最好。即使是上司的簡報,只要有漏洞也會被當場指出。這種文化讓人時時保持警覺,也強迫你對自己的產出高度負責。只有在人人都敢說真話、願意指出問題的文化裡,創新的觀點與真正有價值的解法才有機會被激發出來。
2. 做好被問到底的準備
在蘋果,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還不夠。你必須對整個決策背後的邏輯清楚了解,包含數據怎麼來的、假設為什麼成立、失敗時有沒有備案,甚至要能針對其他部門的需求與立場做出合理回應。這意味著不只要熟悉自己負責的工作,還要對公司的其他部門、整體流程有足夠理解,才能在跨部門的質疑中站得住腳。
這種對細節與跨部門脈絡的雙重掌握,能讓問題在第一時間就被說清楚、理清楚,避免資訊斷層讓事情越滾越大、越變越複雜。
3. 在會議上發揮影響力
想在蘋果生存下來,就不能只是靜靜坐在會議裡。會議像是一場鬥雞賽,每個人都要勇於指出問題、挑戰觀點、提出更合理的替代方案。沉默往往會被視為沒有立場、沒有貢獻。
但這些積極發言的人並不是在爭表現或出風頭,而是出於一種責任感—如果你發現問題卻選擇不說,那你就是讓複雜繼續蔓延的共犯。他們不是為了抬槓,而是為了讓問題被更快釐清,讓討論真正往解法推進。這種對結果負責的態度,是讓團隊能走向簡單、高效的關鍵推手。
4. 厚臉皮偷點子,不羞於參考
在蘋果,做出好產品比堅持原創更重要。他們相信靈感可以來自任何地方,只要能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不論點子從哪裡來都沒關係。正如賈伯斯常引用畢卡索的那句話:「好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偷取。」
這樣的態度,讓蘋果員工在面對問題時不會卡在「一定要想出全新的點子」這種執念裡,而是更開放地吸收各種靈感,靈活組合。
會議與簡報:讓資訊更快到位,讓雜訊無所遁形
在蘋果,「簡單」不只是產品的風格,也是每天溝通時的標準。尤其是在會議與簡報中,資訊如何傳遞、誰該說什麼、誰該在場,全都有明確規範。以下是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做法:

1. 一頁簡報,直球對決
蘋果內部簡報有個原則:越簡單越好,最好是一頁搞定。不是因為大家沒耐心,而是因為如果你能用一頁說清楚,就代表你真的把事情想清楚了。把訊息濃縮、直球對決,比繞來繞去還更能激發有效討論。
2. 會議不靠人多取勝
會議不是「多一點人比較保險」,而是「只要必要的人就好」。如果你在這場會議中不需要做決策、不用提供關鍵資訊,你就不該坐在那裡。這樣的規則讓會議維持在小規模、效率高,也避免資訊過載與不必要的干擾。
3. 投影片不是演出,而是工具
簡報不是舞台,也不是炫技比賽。簡報的目的是幫助對方快速理解問題、支持決策,而不是讓你表現自己。好的簡報是讓資訊「被看懂」,而不是「被讚嘆」。這也讓內容製作者更專注於「該講什麼」,而不是「怎麼說比較厲害」。
4. 準備遠比簡報本身更重要
很多人會以為蘋果人很會講,其實真正的強在於「準備」。一場 30 分鐘的會議,背後可能是 4–5 小時的預演、提問模擬、條列精煉。因為他們知道:要把複雜的事說簡單,靠的不是靈感,而是充分準備。
成為蘋果人:簡單,是一種思維選擇
想在蘋果生存並發揮,並不是只有專業力夠強就行。真正讓員工能在高壓又高標準的環境中站穩腳步的,是一套極具主動性與彈性的思維習慣。這些習慣背後所展現的,就是把複雜變簡單的能力。想想看你已經有哪個特質?又或者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擁有三項基本特質:
- 目標明確:蘋果員工始終清楚自己肩負的任務是什麼:開發並推出世界上最頂尖的產品。這個目標不是空話,而是實際影響著他們在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提案上的決斷基準。
- 具備工作的動機:他們不是為了打卡、領薪水才工作,而是對「做出好產品」這件事有強烈的投入感,會自發想辦法、找資料、解決問題。
- 把自己視為主體:沒有人會等著被交代任務。他們會主動出擊、主動解決,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別人交代才要動的事情。
這三項特質加起來,構成一種主動負責、全心投入的工作態度。也唯有這樣的心態,才有可能把複雜任務做得簡單明快。
懂得推銷自己
在蘋果,不只是把事做好就夠了,你還得讓別人知道你為什麼做、做了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這不只是爭功,而是關乎你的可信度與合作潛力。
即使你不是站在鎂光燈下的人,也必須具備「讓他人看到你價值」的能力。這包含幾件事:清楚地表達想法、讓資訊透明、主動釐清誤解、以及在適當時機爭取資源與支持。換句話說,在高密度資訊流與強節奏的環境中,如果你不說清楚,很可能就會被忽略、誤會,甚至被排除在合作圈之外。
懂得推銷自己,並不是炫耀,而是建立信任。唯有被信任,你才可能參與更關鍵的討論,也才有機會推動真正重要的事情發生。
養成「找事情做」的習慣
「等著被交代」不是一種中立行為,而是被視為缺乏責任感與行動力的表現。真正被信任的員工,會主動觀察、預判下一步,甚至在還沒有人提出前就開始著手處理。
「公司不會等你」,如果你沒有主動出擊的習慣,很快就會落後,甚至被邊緣化。
建立自己的「圈內人」
在組織中沒有人能單打獨鬥!面對大量資料與快速決策,你需要一群在關鍵時刻能支持你、挑戰你、也信任你的人。
這樣的「圈內人」不是私交小團體,而是工作中主動建立的信任網絡。當資訊高速流動、決策快速推進時,有沒有人能即時協助、交換觀點,往往決定你能否跟上節奏,甚至做出更好的判斷。
靈活又尊重他人
合作經常在高壓、快節奏下進行,彼此質疑、挑戰資料是常態。如果缺乏彈性,情緒很容易介入,讓事情更難推進。
真正能長期合作的人,具備的是一種尊重他人專業、同時能快速調整的靈活度。不是沒原則,而是不讓立場卡住決策。這種態度,才讓團隊能在不斷變動中持續往前走。
從哪裡開始,讓自己更接近「簡單」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簡單」從來不是一種風格或技巧,而是一連串選擇背後的態度。
它要求我們敢於取捨、不依賴習慣、不逃避混亂,也不沉溺在看起來努力卻沒結果的流程裡。在資訊太多、選項太多、聲音太多的環境中,要做出「讓事情變簡單」的決定,反而是最難的事。
讀完後我開始反問自己身為設計師的角色:
- 當需求不斷變動時,我是否花太多力氣應付每一種可能,而沒有先定義真正的核心?
- 面對跨部門合作,我是否會為了避免衝突,放棄了指出盲點?那個我沒說出口的觀察,會不會正是能讓事情更簡單的關鍵?
- 有多少流程,其實我內心早已質疑過?但我卻說服自己「照做比較安全」,只是因為不想成為那個多問的人?
- 而當問題混亂、進度卡住時,我是否還能保持清醒?記得該回到使用者、回到最初的需求去重新釐清嗎?
這些問題沒有立即答案,但它們讓我看見一件事:簡單,不只是對產品和團隊有幫助,它更像是一種對自我負責的練習。
我或許還不完全是那樣的人,但我可以開始練習—從每一次提案、每一次選擇開口與否的時刻,往更清楚、更簡單的方向前進。
讓事情簡單,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勇氣。
-------------------------------------------------
類型:書籍分享 「在蘋果,我們以簡單為主:一流人才如何工作?蘋果、Meta、海力士,二十年矽谷工程師,揭開全球最神祕企業的內部運作機密。」
作者:朴志秀(박지수)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2025/03/12
小編:Cy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