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書評|《拯救手機腦》如果手機是閨蜜

2024/04/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該如何盡可能長時間博取他人關注呢?戳中人類心理的弱點就對了,就是給他打那麼一點點多巴胺。── Sean Parker 臉書前執行長


這本書適合誰?

「新聞快報!即將上市!快閃!抽獎!買一送一!折價卷!限時動態!」對這些詞感到熟悉嗎?沒錯,我們都一樣,看到這些關鍵字,就忍不住再看一眼、兩眼、三眼,點擊網頁、瀏覽全文!

Temp: Canva creative studio

Temp: Canva creative studio

許多人(包含我自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睡前最後一件事也是放下手機,無論遠近,出門可以沒有錢包,但絕對不能沒有手機!根據統計,我們平均每十分鐘要拿一次手機,如此親密貼身之物,怎麼可以暫離?

如果手機也是你的閨蜜,那請務必抽個空,跟閨蜜說聲抱歉,看看《拯救手機腦》。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我是一個連上廁所都會帶手機的人,因此稱我的 iPhone 13 為手機閨蜜,即便深知成癮與獎賞的運作機制,生活仍然受到手機閨蜜釋放的多巴胺宰制!

我知道,手機閨蜜肯定會增加我的多巴胺分泌量,否則,怎麼會令人愛不釋手?我關掉 Line 的通知,讓訊息不會隨意跳出來,但有個漏網之魚,只要 Messanger 有人傳訊息,智慧型手錶震動後不用一秒,我就會拿起手機閨蜜。

作者:Anders Hansen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作者:Anders Hansen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一直都有股很強的衝動想告訴自己:「停!夠了!」,但我仍然沒有停止。


這本書告訴我……

好奇是生存必須

我承認,自己是好奇寶寶,無時無刻渴望知道的更多。

從演化的觀點看,好奇新事物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正因如此,我們的先祖找到更多的漁獵採集地點、發現更多可食用的蔬果、建立安全的棲身之處......。在過去,對周遭環境越了解,就越可能存活。這樣刻在骨子裡、溶在血脈裡的習慣,長遠流傳。

時至今日,好奇是生存必須這個法則,還適用嗎?


適用,也不適用。


下一頁更吸引人

基於人類求知的本能,作者提及:只要學習新事物,腦袋就會釋放多巴胺,並且,因為多巴胺的釋放,我們會想學更多、更深。

這也是為什麼,滑網頁時的下一頁、小說的下回分解、電影的預告片總是令人垂涎三尺。我常常中 Netflix 的計,點了「新集數馬上觀看」約莫四十分鐘後,追完最新的劇情,「於 XXXX / X / X 」上映就是最令人討厭的小字,不僅如此,看完新集數的我甚至會上網搜尋影評、關於演員、劇組的討論......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拯救手機腦》一書中,舉了相當多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們的眼睛抽離手機螢幕,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如果我們願意暫時放下手機來閱讀的話)。作者在第三章中告訴我們,比起正在看的頁面,其實下一頁更吸引人,完全說中多數人的日常。其中,最令我訝異的是:「以時間來計算,網路上的頁面有五分之一左右,我們的目光只停留 4 秒不到,花 10 分鐘以上看的頁面只佔 4 %。」多麽驚人的數字!


回到生活

一直以來,好奇心總讓我的生活多采多姿。如同被浣熊偷走的 20 分鐘內所述,某日,我因為覺得吹頭髮很無聊,想看 IG 利用一下時間,不知不覺滑了 20 分鐘的浣熊短影音,驚訝地放下手機後,決定不再讓手機閨蜜佔據生活大半,重新找回自己的時間與專注。

站在巨人上的肩膀閱讀,評字不敢當,用文字紀錄、連結所讀內容與生活感觸,每位讀者都是風,我們翻閱,然後在生活裡留下沙沙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